首页 > 内科 > 消化内科

肝硬化复水怎么治疗

| 1人回答 | 75次阅读

问题描述:
肝硬化复水怎么治疗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陈国栋
陈国栋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副主任医师

肝硬化腹水可通过限制钠盐摄入、使用利尿剂、腹腔穿刺放液、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肝移植等方式治疗。肝硬化腹水通常由门静脉高压、低蛋白血症、肾功能异常等原因引起。

1、限制钠盐摄入

限制钠盐摄入有助于减少体内水分潴留,每日钠摄入量应控制在2克以内。避免食用腌制食品、加工食品等高钠食物,选择新鲜蔬菜水果、低盐饮食。长期坚持低盐饮食有助于延缓腹水进展,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2、使用利尿剂

利尿剂是治疗肝硬化腹水的常用药物,螺内酯片和呋塞米片常联合使用。螺内酯片作为醛固酮拮抗剂可减少钠重吸收,呋塞米片能增加尿液排出。使用过程中需监测电解质平衡,警惕低钾血症等不良反应。药物剂量需根据患者反应调整,避免过度利尿导致肾功能损害。

3、腹腔穿刺放液

腹腔穿刺放液适用于大量腹水导致呼吸困难或腹部不适的患者。每次放液量通常不超过5升,快速大量放液可能导致循环功能障碍。穿刺后需补充白蛋白预防低血容量,每放1升腹水补充8-10克人血白蛋白。反复穿刺可能增加感染风险,需严格无菌操作。

4、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通过建立肝内门体分流通道降低门静脉压力。适用于反复出现腹水且对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术后可能发生肝性脑病、支架狭窄等并发症,需定期随访监测。该手术能有效控制腹水,但不能改善肝脏功能。

5、肝移植

肝移植是终末期肝硬化合并顽固性腹水的根治性治疗方法。移植后患者肝功能可完全恢复,腹水症状消失。手术时机选择需评估患者全身状况,术后需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肝移植能显著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但受限于供体短缺。

肝硬化腹水患者需定期监测体重、腹围变化,记录24小时尿量。保持适度活动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环,但应避免剧烈运动。饮食以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为主,严格限制酒精摄入。出现发热、腹痛、意识改变等症状应及时就医,预防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等并发症。遵医嘱规范治疗,定期复查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等指标。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腺病毒肠炎好转的迹象

腺病毒肠炎好转的迹象主要包括腹泻次数减少、呕吐缓解、体温恢复正常、精神状态改善以及食欲逐渐恢复。腺病毒肠炎是由腺病毒感染引起的胃肠炎,常见于儿童,多数情况下可自愈。

1、腹泻减少

腹泻次数和量明显减少是腺病毒肠炎好转的重要标志。发病时可能出现水样便或稀便,每日可达数次至十数次。随着病情好转,排便频率逐渐降低至每日1-3次,粪便性状也从水样变为糊状或成形。此时需注意观察粪便是否带血或黏液,若持续存在需就医。

2、呕吐缓解

呕吐症状减轻或消失表明胃肠功能逐步恢复。急性期可能出现频繁呕吐,甚至无法进食进水。好转时呕吐频率降低,从每日多次减少为偶发或停止。家长需少量多次给予口服补液盐溶液,避免脱水。若呕吐持续超过24小时不缓解应及时就医。

3、体温正常

发热消退是免疫系统控制感染的表现。腺病毒肠炎常伴有中低度发热,体温多在37.5-39℃之间。好转时体温逐渐降至正常范围并保持稳定。需注意测量体温时间间隔不少于4小时,避免因药物作用误判病情。

4、精神好转

患儿活动量增加、反应灵敏提示病情改善。急性期可能出现嗜睡、烦躁或哭闹不安。随着症状缓解,患儿会表现出对周围环境的兴趣,玩耍时间延长。家长需观察是否出现异常嗜睡或意识改变,这些可能是脱水加重的信号。

5、食欲恢复

主动索食和进食量增加反映消化功能恢复。发病初期因胃肠不适常拒绝进食。好转时可从流质饮食逐步过渡到正常饮食,首选米汤、面条等易消化食物。应避免高糖高脂饮食刺激肠道,少量多餐有助于营养吸收。

腺病毒肠炎恢复期需继续观察症状变化,保持充足水分摄入,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馒头等。注意餐具消毒与手卫生,避免交叉感染。若出现持续高热、血便、尿量减少或精神萎靡等表现,应及时就医评估。多数患儿1-2周可完全恢复,期间应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