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62次阅读
萎缩性胃炎伴糜烂多数情况下可以控制症状并延缓进展,但完全逆转胃黏膜萎缩较困难。治疗方式主要有根除幽门螺杆菌、抑制胃酸分泌、保护胃黏膜、定期随访监测。
1、根除幽门螺杆菌幽门螺杆菌感染是主要病因,可采用铋剂四联疗法,常用药物包括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枸橼酸铋钾,需完成14天疗程并复查。
2、抑制胃酸分泌质子泵抑制剂如雷贝拉唑能缓解反酸症状,H2受体阻滞剂如法莫替丁适用于轻中度患者,需根据胃镜结果调整用药周期。
3、保护胃黏膜替普瑞酮等胃黏膜保护剂可促进糜烂愈合,铝碳酸镁可中和胃酸,用药期间需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加重胃黏膜损伤。
4、定期随访监测建议每1-2年复查胃镜及病理,重点监测肠上皮化生或不典型增生等癌前病变,发现异常需及时内镜下干预。
日常需保持清淡饮食,避免腌制烧烤类食物,戒烟限酒,规律作息有助于减缓疾病进展,出现呕血黑便等报警症状应立即就医。
胃息肉手术后一般需要3-7天逐步恢复饮食,实际时间受到手术方式、息肉大小、个体恢复能力、术后并发症等因素影响。
1、手术方式:内镜下切除术后24小时可尝试流食,开放性手术需禁食1-3天。黏膜创面较小的EMR术式恢复快于ESD术式。
2、息肉大小:直径小于5毫米的息肉切除后2-3天可过渡到软食,超过10毫米的创面需5-7天恢复,伴有电凝止血者延长至1周。
3、个体差异:年轻患者胃肠功能恢复较快,糖尿病患者或免疫力低下者需延长1-2天。术后出现腹胀呕吐需暂停饮食进阶。
4、术后观察:无出血、穿孔等并发症时可逐步从流食过渡到半流食,2周后恢复普通饮食。过早进食粗糙食物可能导致创面出血。
术后初期选择米汤、藕粉等低渣流食,2周内避免辛辣刺激及坚硬食物,定期复查确认创面愈合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