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91次阅读
孕妇发烧38.5℃可通过物理降温、补液退热、药物干预、病因治疗等方式缓解。体温升高可能与上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流感病毒或妊娠期并发症有关。
1、物理降温:用温水擦拭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处,避免酒精擦浴。保持室温25℃左右,穿透气棉质衣物,冰袋需用毛巾包裹后局部冷敷。
2、补液退热:每小时饮用200毫升温水或淡盐水,可适量饮用鲜榨苹果汁。避免浓茶咖啡,观察尿液颜色保持淡黄为宜。
3、药物干预:持续高热需在产科医生指导下使用对乙酰氨基酚片、布洛芬混悬液或双氯芬酸钠栓,禁用阿司匹林及萘普生。用药后30分钟复测体温。
4、病因治疗:细菌感染可能需要头孢克肟颗粒、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等抗生素,病毒感染可使用奥司他韦胶囊。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等需立即住院。
建议每2小时监测胎心胎动,体温超过39℃或伴随腹痛阴道流血时需急诊就医。保持每日摄入1800毫升水分,食用小米粥、蒸蛋羹等易消化食物。
婴儿耳道耵聍堆积可能由生理性分泌旺盛、外耳道狭窄、不当清洁刺激、中耳炎等因素引起,可通过温水软化清理、医用器械取出、抗感染治疗等方式处理。
1、生理性分泌婴儿耵聍腺分泌旺盛属正常现象,淡黄色软质耵聍有保护耳道作用。家长无须刻意清理,哺乳时轻柔按摩耳廓帮助自然排出。
2、外耳道狭窄婴幼儿外耳道未发育完全,耵聍易滞留形成硬块。建议家长用温热毛巾敷耳廓5分钟,待耵聍软化后用棉球擦拭外耳道口。
3、不当清洁刺激棉签掏耳会推入耵聍或损伤鼓膜。家长需避免自行掏挖,可遵医嘱使用碳酸氢钠滴耳液软化,配合耳内镜专业清理。
4、中耳炎继发可能与细菌感染、呛奶等因素有关,常伴随哭闹抓耳、发热等症状。需使用头孢克洛干混悬剂、氧氟沙星滴耳液等药物,合并鼓膜穿孔时需行鼓膜修补术。
日常避免耳道进水,哺乳后竖抱拍嗝减少呛奶,发现耳道流脓或听力下降需及时就诊耳鼻喉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