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88次阅读
糖尿病引起的视网膜病变眼底出血可通过激光治疗、玻璃体切除术、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注射、控制血糖等方式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通常由长期高血糖、微血管损伤、炎症反应、新生血管形成等原因引起。
1、激光治疗:通过光凝术封闭渗漏血管,减少出血和水肿,适用于非增殖期视网膜病变,治疗后需定期复查眼底。
2、玻璃体切除术:清除玻璃体积血及增殖膜,适用于严重玻璃体出血或牵拉性视网膜脱离,术后需保持头位配合恢复。
3、抗VEGF注射:抑制新生血管生长,减轻黄斑水肿,常用雷珠单抗、阿柏西普等药物,需多次注射维持效果。
4、血糖控制:强化血糖管理可延缓病变进展,建议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以下,同时监测血压和血脂水平。
患者应每3-6个月进行眼底检查,避免剧烈运动及用力屏气动作,饮食需低糖高纤维,遵医嘱使用改善微循环药物如羟苯磺酸钙。
小儿内斜视可通过视觉训练、佩戴矫正眼镜、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改善。该症状通常由屈光不正、眼外肌发育异常、神经系统疾病、遗传因素等原因引起。
1、视觉训练针对轻度内斜视,可通过遮盖健眼、眼球运动训练等非侵入性方式刺激双眼协调。家长需每日监督孩子完成训练,定期复查视力变化。
2、矫正眼镜屈光不正导致的内斜视需验配凸透镜或三棱镜。框架眼镜需全天佩戴,家长应每3-6个月带孩子复查屈光度,及时调整镜片参数。
3、药物治疗肉毒杆菌素注射可暂时麻痹过度收缩的眼肌,常用药物包括A型肉毒毒素。阿托品滴眼液可用于调节性内斜视,需严格遵医嘱控制使用频次。
4、手术治疗对于先天性或顽固性内斜视,可能需行眼外肌后徙术或缩短术。手术时机建议在视觉发育关键期前完成,术后仍需配合视觉康复训练。
日常注意控制用眼时间,增加户外活动,补充维生素A和DHA。发现孩子出现斗鸡眼、歪头视物等症状应及时就诊眼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