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83次阅读
新生儿小便次数多可能由生理性排尿频繁、母乳喂养水分摄入多、尿路感染、先天性泌尿系统异常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调整喂养方式、观察排尿习惯、抗感染治疗、专科检查等方式干预。
1、生理性因素:新生儿膀胱容量小,每日排尿可达10-20次,属于正常现象。家长无须特殊处理,只需保持会阴清洁干燥,及时更换纸尿裤。
2、喂养因素:母乳中水分含量高,频繁哺乳会导致排尿增多。家长需记录喂养量与排尿频次,避免过度喂养,必要时咨询儿科医生调整哺乳间隔。
3、尿路感染:可能与细菌逆行感染有关,表现为排尿哭闹、尿液浑浊。可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颗粒、头孢克洛干混悬剂、呋喃妥因肠溶片等药物,同时需留取清洁中段尿送检。
4、泌尿系统异常:可能与膀胱输尿管反流等先天畸形有关,常伴随排尿中断、发热等症状。建议进行泌尿系统超声检查,确诊后需根据具体类型选择手术矫正或药物控制感染。
家长应记录每日排尿次数与尿量,选择透气性好的纸尿裤,哺乳期母亲需保持饮食清淡,发现尿液异常或伴随发热时需及时就医。
儿童反复发热5-6天可能与上呼吸道感染、肺炎、尿路感染、川崎病等因素有关,需结合伴随症状判断病因。
1. 上呼吸道感染病毒或细菌感染导致鼻咽部炎症,表现为发热伴咳嗽流涕。建议家长保持室内通风,使用布洛芬混悬液、对乙酰氨基酚滴剂或小儿豉翘清热颗粒退热,体温超过38.5℃需就医。
2. 肺炎肺部感染可能由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引起,常见高热伴呼吸急促。家长需观察孩子口唇是否发绀,医生可能开具阿奇霉素干混悬剂、头孢克洛颗粒或氨溴索口服溶液。
3. 尿路感染婴幼儿排尿哭闹伴发热需警惕泌尿系统感染,可能与大肠杆菌感染有关。建议家长留取清洁中段尿送检,治疗常用头孢克肟颗粒、呋喃妥因肠溶片或三金片。
4. 川崎病持续发热5天以上伴眼结膜充血、皮疹需排除此病,属于血管炎性病变。家长发现孩子手脚肿胀脱皮应立即就诊,治疗需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和阿司匹林肠溶片。
反复发热期间家长应记录体温变化,补充适量温水,避免包裹过厚,若出现精神萎靡、抽搐或发热超过72小时无缓解须急诊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