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62次阅读
中耳积液可通过观察等待、药物治疗、鼓膜穿刺、鼓膜置管等方式处置。中耳积液通常由感冒、咽鼓管功能障碍、过敏性鼻炎、急性中耳炎等原因引起。
1、观察等待部分轻度中耳积液可自行吸收,建议定期复查耳内镜,避免用力擤鼻或潜水等增加耳压行为。
2、药物治疗可能与细菌感染或过敏反应有关,通常表现为耳闷胀感、听力下降。可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桉柠蒎肠溶软胶囊、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
3、鼓膜穿刺对于持续3个月以上的积液,可在局麻下穿刺抽液,操作时间约10分钟,术后需保持耳道干燥。
4、鼓膜置管复发性积液可能需放置通气管,置管后6-12个月可自行脱落,期间需避免耳道进水并定期清理分泌物。
日常注意预防上呼吸道感染,哺乳期婴儿保持正确喂养姿势,出现耳痛或发热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