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科 > 内分泌科

2型糖尿病三高一低

| 1人回答 | 87次阅读

问题描述:
2型糖尿病三高一低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张萌萌
张萌萌 山东省立医院 副主任医师
2型糖尿病患者常常面临“三高一低”的挑战,即血糖高、血脂高、血压高以及尿糖低。这种情况需要引起重视,及时就医治疗,以免延误病情并导致更严重的后果。通常,2型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抵抗引起的,这会导致一系列代谢紊乱。为了更好地管理这种疾病,了解其背后的原因和应对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1、血糖高:2型糖尿病的核心问题在于胰岛素的功能障碍,导致身体无法有效利用葡萄糖,进而引起血糖升高。持续的高血糖状态可能会引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这是一种严重的代谢紊乱。患者需要通过饮食控制、运动以及药物如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等来有效管理血糖水平。
2、血脂高:由于胰岛素水平的不足,脂肪的代谢也受到影响,导致血脂升高。这种情况如果不加以控制,可能会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患者应注重低脂饮食,增加富含纤维的食物摄入,同时在医生指导下可能需要使用降脂药物。
3、血压高:胰岛素的抵抗还会影响到血管紧张素Ⅱ的水平,导致水钠潴留,进而引发高血压。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风险因素,控制血压同样重要。患者可以通过限制盐分摄入、增加体力活动以及必要时使用降压药物来管理血压。
4、尿糖低:虽然血糖高,但由于葡萄糖无法被有效利用,尿液中的葡萄糖含量可能会降低。这一现象需要通过改善胰岛素的敏感性来解决,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药物如阿卡波糖片,并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管理2型糖尿病需要综合的策略,包括药物治疗、饮食调整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患者应该定期监测血糖、血脂和血压,确保这些指标在可控范围内。同时,健康的饮食和适量的运动也是不可或缺的部分。通过积极的管理和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可以有效降低并发症的风险,提升生活质量。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服降糖药有风险,先看不良反应如何预防处理

服降糖药的不良反应可通过调整用药、监测血糖、饮食控制等方式预防和处理。降糖药的不良反应通常由药物种类、个体差异、用药不当等原因引起。 1、低血糖:低血糖是降糖药常见的不良反应,可能与药物剂量过大、饮食不规律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头晕、心悸、出汗等症状。预防低血糖需按时进餐,避免空腹服药,随身携带糖果或葡萄糖片以备不时之需。 2、胃肠道不适:部分降糖药可能引起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道不适,可能与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有关。建议从小剂量开始服药,逐渐增加剂量,饭后服药可减少不适感。 3、体重增加:某些降糖药可能导致体重增加,可能与药物影响脂肪代谢、增加食欲有关。控制体重需合理搭配饮食,增加运动量,选择低热量、高纤维的食物,如蔬菜、全谷物等。 4、过敏反应:少数患者可能对降糖药成分过敏,表现为皮疹、瘙痒、呼吸困难等症状。出现过敏反应需立即停药,及时就医,医生会根据情况更换药物或进行抗过敏治疗。 5、肝肾功能损害:长期服用降糖药可能对肝肾功能造成一定影响,需定期监测肝肾功能指标。避免同时服用其他可能损害肝肾的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等。 日常饮食中,建议选择低糖、低脂、高纤维的食物,如燕麦、糙米、绿叶蔬菜等,避免高糖、高脂肪的食物。运动方面,可选择散步、慢跑、游泳等有氧运动,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的运动。定期监测血糖,与医生保持沟通,根据血糖变化调整用药方案,确保用药安全有效。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