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儿科

脐茸是怎么形成的

| 1人回答 | 74次阅读

问题描述:
脐茸是怎么形成的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张文同
张文同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主任医师

脐茸可能由脐部感染、脐带残端处理不当、先天性发育异常、局部刺激等因素引起,可通过局部消毒、药物治疗、电灼术、手术切除等方式干预。

1. 脐部感染

脐部护理不当导致细菌感染,表现为红肿渗液。需用碘伏消毒并保持干燥,严重时可外用莫匹罗星软膏、夫西地酸乳膏或红霉素软膏。

2. 脐带处理不当

新生儿脐带结扎后残端脱落不完全,形成肉芽组织增生。家长需每日用酒精棉签清洁脐窝,医生可能采用硝酸银烧灼或手术修整。

3. 先天发育异常

胚胎期卵黄管闭合不全导致脐部黏膜残留,常伴随淡黄色分泌物。确诊需超声检查,多数需手术切除异常组织。

4. 局部刺激

衣物摩擦或尿布长期压迫脐部引发慢性炎症。建议选择宽松衣物,避免抓挠,必要时使用氧化锌软膏保护创面。

日常应注意脐部清洁干燥,避免使用爽身粉等异物刺激,若发现持续渗液或肿物增大应及时就医评估。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如何治疗小儿手足口病

小儿手足口病可通过一般治疗、对症治疗、抗病毒治疗、重症监护等方式治疗。手足口病主要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表现为发热、口腔疱疹、手足皮疹等症状。

1、一般治疗

保持患儿隔离休息,家长需加强口腔和皮肤护理,使用生理盐水清洁口腔,皮疹处涂抹炉甘石洗剂缓解瘙痒。

2、对症治疗

发热超过38.5℃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混悬液或对乙酰氨基酚滴剂,口腔溃疡可喷涂开喉剑喷雾剂缓解疼痛。

3、抗病毒治疗

重症病例需住院使用注射用更昔洛韦或利巴韦林注射液,合并细菌感染时加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

4、重症监护

出现持续高热、肢体抖动、呼吸困难等重症表现时,需立即转入PICU进行生命支持治疗和并发症管理。

家长需每日监测患儿体温和皮疹变化,患病期间给予流质饮食,恢复期注意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C促进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