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100次阅读
新型病毒感染高风险人群主要有慢性病患者、老年人、免疫功能低下者、医务工作者。易感性与基础疾病、年龄、免疫状态、职业暴露等因素密切相关。
1、慢性病患者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患者因长期代谢异常导致免疫功能受损,病毒侵袭后更易出现重症。需定期监测基础指标,遵医嘱调整治疗方案。
2、老年人60岁以上人群存在生理性免疫功能衰退,呼吸道屏障功能减弱。建议接种疫苗,保持室内通风,避免人群聚集。
3、免疫低下者肿瘤患者、HIV感染者等因免疫系统抑制导致防御能力下降。须严格做好个人防护,出现发热症状应及时进行病原学检测。
4、医务工作者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因高频接触病患导致暴露风险显著增高。需规范使用防护装备,执行分级防护制度,定期进行健康监测。
所有人群均应保持手卫生,均衡摄入优质蛋白与维生素,出现持续发热或呼吸困难等症状需立即就医。
接触肺结核患者存在传染风险,但概率受接触时间、患者传染性、防护措施、自身免疫力等因素影响。
1、接触时间与患者共处密闭空间超过8小时感染风险显著增加,建议保持通风环境并减少密切接触。
2、传染性强弱痰涂片阳性的开放性肺结核患者传染性最强,而肺外结核或菌阴患者基本无传染性。
3、防护措施规范佩戴医用防护口罩可降低90%以上感染风险,接触后需用75%酒精进行手部消毒。
4、免疫状态糖尿病、HIV感染者等免疫力低下人群更易被传染,建议高危人群定期进行结核菌素试验筛查。
接触后出现持续咳嗽、低热等症状应及时就诊,密切接触者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预防性用药,日常注意加强营养和适度运动增强抵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