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86次阅读
瘫痪病人大小便护理需通过定时清洁、使用辅助器具、预防压疮、调整饮食和定期检查等方式进行。瘫痪病人因活动受限,易出现泌尿系统感染、便秘等问题,需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
1、定时清洁
每日定时用温水清洗会阴及肛周皮肤,保持干燥清洁。排便后及时清理,避免粪便刺激皮肤。选择温和无刺激的清洁剂,清洗后涂抹皮肤保护剂如氧化锌软膏。若出现皮肤红肿或破损,可使用莫匹罗星软膏预防感染。
2、使用辅助器具
根据失禁程度选择尿垫、接尿器或导尿管。男性患者可用阴茎套式接尿装置,女性患者可用尿不湿或一次性护理垫。长期留置导尿管者需每周更换,并观察尿液浑浊、血尿等异常。导尿时严格无菌操作,避免尿路感染。
3、预防压疮
每2小时协助翻身一次,骨突处垫软枕减压。使用防压疮气垫床,保持床单平整干燥。检查骶尾部、足跟等部位是否发红,早期发现压疮可用生理盐水清洗后外敷康复新液。已形成溃疡需清创并外用磺胺嘧啶银乳膏。
4、调整饮食
每日饮水1500-2000毫升,多吃芹菜、西蓝花等富含膳食纤维的蔬菜。适量食用火龙果、酸奶等润肠食物。避免辛辣刺激饮食,减少咖啡因摄入。便秘者可遵医嘱使用乳果糖口服溶液或开塞露辅助排便。
5、定期检查
每周监测尿常规,发现白细胞升高提示感染需及时治疗。每月检查肾功能和膀胱残余尿量。长期卧床者每3个月做双下肢静脉超声,预防深静脉血栓。出现发热、尿液异味等异常应立即就医。
护理过程中需保持室温适宜,避免着凉。每日进行被动关节活动,预防肌肉萎缩。与病人耐心沟通,减轻心理压力。记录每日出入量及排便情况,复诊时供医生参考。注意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如导泻剂引起的电解质紊乱。家属需学习基本护理技能,必要时寻求社区护士指导。
小腹刺痛可通过热敷、调整饮食、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缓解。小腹刺痛可能与胃肠痉挛、泌尿系统感染、盆腔炎、肠梗阻、卵巢囊肿等因素有关。
1、热敷
热敷有助于缓解因胃肠痉挛或轻度盆腔充血导致的小腹刺痛。使用40-45℃的热水袋或热毛巾敷于下腹部10-15分钟,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注意避免烫伤皮肤,糖尿病患者及皮肤感觉异常者慎用。若热敷后疼痛加重或出现皮肤红肿应立即停止。
2、调整饮食
胃肠功能紊乱引起的小腹刺痛需避免辛辣、生冷食物,选择小米粥、南瓜等易消化食物。每日少量多餐,减少豆类、洋葱等产气食物的摄入。合并腹泻时应补充口服补液盐,便秘者可增加西蓝花、燕麦等膳食纤维的摄入。
3、药物治疗
细菌性泌尿系统感染可遵医嘱使用左氧氟沙星片、头孢克肟分散片等抗生素;盆腔炎需联合甲硝唑栓和盐酸多西环素片;肠痉挛可选用颠茄片或匹维溴铵片。用药期间禁止饮酒,出现皮疹、呼吸困难等过敏反应需立即停药就医。
4、物理治疗
慢性盆腔炎导致的小腹刺痛可采用超短波理疗,通过高频电磁波改善组织代谢。每周治疗3-5次,10次为一疗程。禁忌症包括恶性肿瘤、出血倾向及装有心脏起搏器者。治疗期间应保持会阴清洁,避免同房。
5、手术治疗
卵巢囊肿蒂扭转或急性阑尾炎等急腹症需紧急行腹腔镜手术。术后需禁食6-8小时,逐步过渡到流质饮食。注意观察切口渗血情况,术后1个月内避免提重物。合并感染时需静脉注射注射用头孢曲松钠等药物。
出现持续超过24小时的小腹刺痛、伴随发热或阴道异常出血时应及时就医。日常避免久坐压迫下腹部,女性经期注意保暖,男性需排查前列腺疾病。建议每年进行妇科检查或泌尿系统超声筛查,突发剧烈腹痛时保持平卧位并立即拨打急救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