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76次阅读
室间隔缺损2毫米通常无须手术干预。室间隔缺损的处理方式主要有定期随访观察、超声心动图监测、预防感染性心内膜炎、控制肺动脉高压、必要时介入封堵治疗。
1、定期随访观察
小型室间隔缺损存在自然闭合可能,建议每6-12个月复查心脏超声。缺损位于膜周部时闭合概率较高,需监测有无新发心脏杂音或活动耐力下降。随访期间应记录生长发育曲线,儿童患者需特别注意营养摄入。
2、超声心动图监测
经胸超声心动图是主要评估手段,需测量缺损边缘距主动脉瓣距离,评估是否合并主动脉瓣脱垂。三尖瓣隔瓣瘤样膨出可能提示缺损缩小趋势。测量右心室收缩压可早期发现肺动脉压力异常升高。
3、预防感染性心内膜炎
存在残余分流时需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口腔治疗或侵入性操作前1小时口服阿莫西林胶囊。日常应加强口腔护理,及时治疗龋齿和牙龈炎。出现不明原因发热需排查血源性感染,血培养阳性需静脉注射注射用头孢曲松钠。
4、控制肺动脉高压
长期左向右分流可能引起肺血管病变,活动后气促需行右心导管检查。确诊肺动脉高压可使用西地那非片降低肺血管阻力。限制剧烈运动,避免高原旅行,缺氧环境会加重病情进展。
5、介入封堵治疗
当出现难以控制的肺部感染、生长迟缓或肺动脉收缩压超过50毫米汞柱时,可考虑经导管室间隔缺损封堵术。术前需行食道超声确认缺损边缘情况,术后需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预防封堵器血栓形成。
保持适度有氧运动如散步、游泳有助于心肺功能锻炼,但应避免竞技性体育项目。饮食注意补充优质蛋白和铁元素,贫血会加重心脏负担。出现活动后紫绀、咯血或晕厥等警示症状需立即就医。日常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患者,流感季节前接种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