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54次阅读
哺乳期未复经仍可能怀孕,主要与排卵恢复早于月经、哺乳频率下降、个体激素差异、避孕措施缺失等因素有关。
1、排卵早于月经产后首次排卵常发生在月经恢复前,卵巢功能恢复存在个体差异,部分女性哺乳期未复经时已恢复排卵功能。
2、哺乳频率下降纯母乳喂养具有抑制排卵作用,但添加辅食或减少哺乳次数后,催乳素水平下降可能导致排卵功能提前恢复。
3、激素水平波动产后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逐步重建,黄体生成素等激素分泌不稳定,可能出现意外排卵。
4、未采取避孕措施哺乳期避孕失败率较高,部分女性误将哺乳闭经作为安全期,未使用屏障避孕或长效避孕手段。
哺乳期建议采取避孕套、宫内节育器等可靠避孕方式,产后42天复查时咨询医生制定个体化避孕方案。
胎膜早破通常无法自行修复。胎膜破裂后可能诱发宫内感染、脐带脱垂、早产等并发症,需根据孕周及胎儿情况采取期待治疗或终止妊娠。
1、期待治疗孕周不足34周且无感染征象时,可卧床休息并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头孢曲松,同时配合宫缩抑制剂硫酸镁延长孕周。
2、终止妊娠孕周超过34周或出现感染时需终止妊娠,可通过缩宫素引产或剖宫产分娩,避免绒毛膜羊膜炎导致败血症。
3、感染防控破膜后需每4小时监测体温及血常规,出现白细胞升高或C反应蛋白增高时,需使用广谱抗生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抗感染。
4、胎儿监护持续胎心监护观察变异减速或晚期减速,超声评估羊水量及脐动脉血流,发现胎儿窘迫需立即剖宫产。
孕妇应保持会阴清洁,避免盆浴及性生活,每日饮水量不少于2000毫升以维持羊水生成,出现发热或腹痛需即刻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