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科 > 肾内科

慢性肾衰竭者要注意什么事呀?

| 1人回答 | 38次阅读

问题描述:
慢性肾衰竭者要注意什么事呀?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叶奎
叶奎 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 副主任医师
慢性肾衰竭患者需要在饮食、生活习惯和药物管理方面严格控制,以延缓疾病进展并改善生活质量。核心措施包括限制蛋白质摄入、控制血压、注意水分平衡和按时随访。
1、饮食管理
饮食控制是慢性肾衰竭管理的基础,患者应避免高蛋白食品的摄入,因为过多的蛋白质会加重肾脏负担。每日蛋白质摄入量应根据肾功能状态由医生或营养师制定,确保低蛋白且优质蛋白摄入,如鱼类、鸡蛋清等。同时要减少钠盐的摄入,以防止高血压与水肿。含钾食物如香蕉、橙子、土豆和含磷食物如动物内脏、奶制品也需要限制,以免引发血钾升高或钙磷失衡。注意补充膳食纤维,多食用新鲜蔬菜,但需做好去钾处理,如焯水后食用。
2、水分及体重管理
肾衰竭往往影响水盐代谢,造成水潴留或排尿量异常。患者需每日记录尿量,并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调整饮水量。对于出现浮肿或少尿情况的患者,应限制水分摄入。每天监测体重的变化可以帮助判断水潴留的严重程度,若体重迅速增加,应立即就医评估。
3、控制血压血糖
高血压和高血糖是慢性肾衰竭的重要危险因素。患者应将血压控制在理想范围如130/80 mmHg以下,并严格执行医生给出的降压方案,常用药物包括ACEI类如贝那普利、ARB类如厄贝沙坦等。同时,糖尿病患者应保持血糖稳定,监测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必要时调整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物方案,以免加重肾脏负担。
4、避免肾毒性药物与感染
患者需警惕对肾脏有毒害作用的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NSAIDs、某些抗生素如氨基糖苷类等,所有药物均需咨询医生后使用。免疫力较差的患者还需预防感染,特别是尿路感染和感冒等,应保持良好的手卫生习惯,尽量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
5、定期检查与随访
慢性肾衰竭患者应每3至6个月随访一次,通过血液尿常规、肾功能、肾脏影像等检查评估病情。必要时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明确是否需要透析、肾移植等进一步治疗。
慢性肾衰竭的管理需要患者与医生密切配合,合理规划生活方式、饮食与用药才能提高长期生存率。早期干预、规律检查,对于延缓疾病进展尤为重要。想要改善生活质量,请务必从每一个细节入手,增强自我管理意识!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慢性肾小球肾炎诊断要点

慢性肾小球肾炎的诊断主要依赖临床症状、化验检查和肾活检三大方面,明确病因和病情是治疗的基础。常见表现包括水肿、高血压和尿液异常,进一步结合实验室检测和影像学检查可初步确诊。 1、临床表现 慢性肾小球肾炎的典型症状包括晨起眼睑或下肢浮肿,这往往是由于肾脏滤过功能受损导致体内液体潴留所致。部分患者伴有高血压,甚至头痛或视力模糊,也可能会感到乏力或食欲下降。除此之外,有些患者会发现尿液泡沫增多或颜色异常,提示蛋白尿或血尿的可能。 2、实验室检查 尿常规是慢性肾小球肾炎诊断的重要手段。蛋白尿是该疾病的标志性表现,尿沉渣中可以发现红细胞、红细胞管型或颗粒管型。血检可能显示血清白蛋白降低、血尿素氮BUN和肌酐上升,提示肾功能损害进一步恶化。对于疑似免疫性肾炎的患者,还可能进行补体水平检测或自身抗体筛查。 3、影像学及肾活检 肾脏超声可帮助观察肾脏大小、形态改变,但确诊慢性肾小球肾炎的“金标准”仍是肾活检。通过活检可以进一步明确病理类型,如轻度局灶增生性肾炎或膜性肾病,这对于选择治疗方案至关重要。 诊断是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第一步,患者需在专科医生指导下完成全面检查,尽早确认病因并规范化治疗。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