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镛
山东省立医院
主任医师
慢性肾炎患者的肾功能变化主要表现为炎症对肾小球、肾小管及肾间质的损害,导致肾脏滤过、排泄和调节功能的逐渐下降。患者可能出现尿蛋白、血尿、水肿、高血压等症状,严重时可发展为慢性肾功能不全。早期诊断和干预非常重要,应结合生活方式管理、药物治疗及定期监测。
1慢性肾炎导致的肾功能变化:
慢性肾炎是由于慢性炎症对肾小球和肾间质的持续性破坏,导致肾功能逐渐受到影响。常见的变化包括尿蛋白增加,表明肾小球筛滤功能的障碍;血尿,提示肾组织损伤;血肌酐上升或尿量减少,这反映肾脏的滤过功能逐渐衰退。长期发展可引起肾功能不全,表现为代谢废物排泄障碍、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等。
2肾功能变化的主要症状:
早期症状包括轻微的尿蛋白和血尿,但通常无明显不适,容易被忽视。病情进展后,可能出现以下症状:
水肿:早期主要为隐性水肿,后期可能发展为明显的脸部、下肢浮肿。
高血压:肾功能受损导致肾脏调节血压能力下降,出现持续性血压升高。
疲乏和体力下降:因代谢废物堆积引起身体负担加重。
尿量改变:尿量可能增多或减少,夜尿增多是早期信号之一。
若出现明显症状,应尽快前往医院进行详细检查,包括血常规、尿常规和肾功能评估。
3治疗和管理措施:
针对慢性肾炎导致的肾功能变化,需要采取综合治疗措施,减缓病情进展:
药物治疗:根据病因和症状,选择降蛋白尿药物ACEI或ARB类药物、抗炎药物如激素及降血压药物。
饮食管理:减少高盐、高蛋白、高钾、高磷饮食,建议优质低蛋白饮食,如鱼、鸡蛋清。多摄入富含维生素的新鲜蔬菜和水果,但注意根据血钾水平调整。
生活方式调节:戒烟戒酒;避免剧烈活动,选择适量散步、瑜伽等轻度运动;保持良好的作息,避免熬夜。
定期监测:通过定期检查尿蛋白、血肌酐、肾脏超声等,了解肾功能状态,可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慢性肾炎患者的肾功能变化显著影响身体健康,早期干预至关重要。建议患者坚持科学治疗,配合健康的生活方式,同时定期复查肾功能,积极避免肾病进一步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