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49次阅读
蛀牙主要表现为牙齿表面出现黑褐色斑点或龋洞,伴随冷热刺激痛、食物嵌塞痛或自发痛。蛀牙的发展过程可分为牙釉质龋、牙本质龋和牙髓炎三个阶段,不同阶段症状存在差异。
1、牙釉质龋
早期蛀牙仅累及牙釉质层,表现为牙齿表面出现白垩色或黄褐色斑点,质地粗糙。患者通常无自觉疼痛,但可能对冷热酸甜敏感。此时牙釉质表层出现脱矿现象,若及时干预可逆转。日常使用含氟牙膏刷牙有助于再矿化,专业涂氟治疗能强化釉质结构。
2、牙本质龋
龋坏突破釉质层后,牙齿出现明显黑褐色龋洞,进食时易发生食物嵌塞。冷热刺激可引发短暂尖锐疼痛,刺激去除后疼痛消失。龋洞边缘常呈不规则状,探诊时有软腐质。此阶段需清除腐质后进行树脂充填,深龋近髓时需使用氢氧化钙垫底保护牙髓。
3、牙髓炎
龋坏侵蚀至牙髓腔时出现自发性跳痛,夜间加重,冷热刺激延长疼痛时间。患牙可有轻微叩痛,部分患者出现放射性头痛。急性牙髓炎需开髓减压,慢性牙髓炎可行根管治疗。常用药物包括樟脑酚棉球、甲醛甲酚溶液等根管消毒剂,以及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辅助抗感染。
4、继发症状
未治疗的蛀牙可能导致牙冠大面积缺损、牙根尖周炎或间隙感染。患牙周围牙龈红肿,严重时出现面部肿胀、发热等全身症状。根尖周炎需配合使用甲硝唑芬布芬胶囊控制炎症,间隙感染需静脉注射头孢呋辛钠注射液。
5、特殊表现
儿童奶瓶龋好发于上颌乳前牙唇面,呈环状缺损。老年人根面龋常发生在牙颈部,呈浅碟状。孕妇妊娠期龋病进展较快,可能与激素变化有关。这类人群需使用氟化钠甘油糊剂局部涂擦,并定期进行专业检查。
建议每日使用巴氏刷牙法清洁牙齿,配合牙线清理邻面菌斑。限制高糖饮食摄入频率,餐后及时漱口。每6-12个月进行口腔检查,发现早期龋损及时处理。已发生龋坏的牙齿应避免用患侧咀嚼硬物,防止牙体折裂。出现持续性牙痛或牙龈肿胀时需立即就医,避免炎症扩散引发更严重的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