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36次阅读
肠炎与肠胃炎的主要区别在于病变范围,肠炎仅累及肠道,肠胃炎则同时累及胃和肠道。肠炎主要表现为腹泻、腹痛,肠胃炎常伴有恶心、呕吐等胃部症状。
肠炎通常由病毒、细菌或寄生虫感染引起,也可能与饮食不当、药物刺激等因素相关。常见类型包括感染性肠炎、放射性肠炎、缺血性肠炎等。患者以脐周或下腹部绞痛、水样便或黏液脓血便为主要表现,严重时可出现脱水或电解质紊乱。治疗需针对病因,细菌性肠炎可遵医嘱使用诺氟沙星胶囊、蒙脱石散、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等药物,同时注意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肠胃炎多因病原体经口感染导致胃与肠道共同受累,典型症状为上腹不适、恶心呕吐后出现腹泻,部分患者伴随低热或全身乏力。轮状病毒、诺如病毒是常见病原体,细菌性肠胃炎可能由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等引起。治疗需根据病原体选择药物,如病毒性肠胃炎以对症治疗为主,可遵医嘱使用口服补液盐、消旋卡多曲颗粒等;细菌性肠胃炎可能需要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盐酸小檗碱片等抗菌药物。患者应暂时禁食油腻刺激性食物,症状缓解后逐步恢复清淡饮食。
无论是肠炎还是肠胃炎,发病期间均需注意休息并保持饮食清淡,避免摄入乳制品、高纤维或高糖食物加重胃肠负担。若出现持续高热、血便、意识模糊等严重症状,或儿童、老人出现脱水体征时须立即就医。日常预防需注重手卫生、食物充分加热,避免生冷食物与已污染水源的摄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