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妇产科 > 妇科

导尿管拔出后排尿困难是怎么回事

| 1人回答 | 30次阅读

问题描述:
导尿管拔出后排尿困难是怎么回事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李青
李青 北京安贞医院 主任医师

导尿管拔出后排尿困难可能由尿道黏膜损伤、膀胱收缩无力、尿道痉挛、尿路感染、心理因素等原因引起,可通过温水坐浴、膀胱训练、药物治疗、心理疏导、导尿处理等方式缓解。

1、尿道黏膜损伤:

导尿管长期留置可能摩擦尿道黏膜,导致局部充血水肿。拔出后黏膜修复期间可能出现排尿刺痛感,尿液排出阻力增大。建议多饮水稀释尿液,减少刺激,通常3-5天可自行恢复。

2、膀胱收缩无力:

长期依赖导尿管排尿可能导致膀胱逼尿肌废用性萎缩。表现为排尿启动困难、尿流细弱。可通过定时按压下腹部、听流水声等膀胱功能训练促进恢复,严重者需使用新斯的明等药物改善肌力。

3、尿道痉挛:

导尿管刺激可能引发尿道平滑肌持续性收缩。典型症状为排尿时尿道剧痛伴尿线中断。温水坐浴可放松肌肉,必要时可使用坦索罗辛等α受体阻滞剂缓解痉挛。

4、尿路感染: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发生率约30%,病原体刺激可导致排尿灼痛、尿频尿急。尿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升高,需根据药敏结果选用左氧氟沙星、磷霉素等抗生素治疗。

5、心理因素:

约20%患者因疼痛记忆产生排尿恐惧,表现为如厕时焦虑紧张。可通过正念呼吸训练缓解情绪,必要时联合心理咨询。建立规律排尿习惯有助于重建信心。

建议每日饮水量保持在2000毫升以上,避免咖啡因及酒精摄入。可尝试热敷下腹部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凯格尔运动有助于增强盆底肌力量。若72小时后仍无法自主排尿或出现发热、血尿等症状,需立即返院评估。长期卧床患者应每2小时变换体位,减少泌尿系统压力。饮食中适量增加冬瓜、黄瓜等利尿食物,限制辛辣刺激食物摄入。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月经最后一天同房出血怎么办

月经最后一天同房出血可通过止血、消炎、调整生活方式等方式治疗。月经最后一天同房出血通常由子宫内膜未完全修复、宫颈炎症、性生活动作过于剧烈等原因引起。 1、止血:出血时可以使用卫生巾或卫生棉条进行止血,避免使用卫生棉条时间过长,以免增加感染风险。如果出血量较大,建议卧床休息,减少活动。 2、消炎:出血后可能伴随感染风险,可使用氯己定洗液或聚维酮碘溶液进行局部清洁,必要时口服阿莫西林胶囊500mg,每日三次预防感染。 3、调整生活方式:避免在月经期间进行剧烈运动或性生活,减少对子宫内膜的刺激。保持外阴清洁,每日用温水清洗,避免使用刺激性洗液。 4、饮食调理:多摄入富含铁质的食物如菠菜、猪肝,帮助补充因出血流失的铁元素。同时增加维生素C的摄入,如橙子、草莓,促进铁的吸收。 5、就医检查:如果出血持续或伴随腹痛、发热等症状,需及时就医,排除宫颈炎、子宫内膜异位症等病理因素,必要时进行宫颈涂片或B超检查。 月经期间及结束后,建议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减少压力。适当进行轻度运动如散步、瑜伽,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但避免剧烈运动。饮食上多摄入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如鸡蛋、牛奶、绿叶蔬菜,帮助身体恢复。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每日更换内衣,使用透气性好的棉质内裤,减少感染风险。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