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42次阅读
接种乙肝疫苗后仍有小概率感染乙肝病毒,主要与抗体水平下降、病毒变异、免疫应答不足、高危暴露等因素有关。
1、抗体水平下降疫苗接种后抗体随时间逐渐衰减,建议定期检测乙肝表面抗体定量,滴度低于10mIU/ml需补种加强针。
2、病毒变异S基因变异可能导致疫苗逃逸株出现,若发生职业暴露或高危接触,需立即检测HBV-DNA并评估免疫球蛋白注射。
3、免疫应答不足约5%-10%人群对疫苗低应答或无应答,与遗传因素、免疫功能缺陷有关,此类人群需复查接种程序并考虑增加剂量。
4、高危暴露输血、针刺伤等大量病毒暴露可能突破免疫保护,暴露后72小时内应联合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和疫苗。
保持单一性伴侣、避免共用注射器具等防护措施仍不可忽视,医务人员等高危人群建议每3-5年检测抗体水平。
跖疣确实由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引起,属于HPV感染的皮肤表现之一,常见类型为HPV-1、HPV-2等低危亚型。
1、病毒类型:跖疣多由HPV-1、HPV-2等低危亚型感染足底皮肤导致,病毒通过微小破损侵入角质形成细胞引发增生。
2、传播途径:直接接触感染者皮损或污染环境(如公共浴室)可能传播,免疫力低下者更易感。
3、临床表现:典型表现为足底粗糙丘疹伴黑色点状出血,行走受压时疼痛,皮损可单发或呈簇状分布。
4、鉴别诊断:需与鸡眼、胼胝区分,HPV-DNA检测或皮肤镜可辅助确诊,免疫抑制患者可能发生泛发性疣。
保持足部干燥清洁,避免赤足行走公共场所,顽固性跖疣可考虑冷冻或激光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