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64次阅读
小儿肺炎症状可通过抗感染治疗、对症支持治疗、氧疗、住院观察等方式治疗。小儿肺炎通常由细菌感染、病毒感染、支原体感染、免疫功能低下等原因引起。
1、抗感染治疗细菌性肺炎可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头孢呋辛、阿奇霉素等抗生素;病毒性肺炎可使用奥司他韦等抗病毒药物;支原体肺炎首选大环内酯类药物。
2、对症支持治疗发热超过38.5℃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退热;咳嗽剧烈可使用氨溴索口服溶液;痰液黏稠可配合雾化吸入治疗。
3、氧疗出现呼吸急促、口唇发绀等缺氧表现时,需及时进行氧疗,监测血氧饱和度维持在94%以上,必要时使用无创通气支持。
4、住院观察3个月以下婴儿、高热不退、呼吸困难、精神萎靡或合并基础疾病患儿需住院治疗,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变化,警惕脓胸等并发症。
家长需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少量多次喂水,饮食选择易消化食物,避免剧烈活动,遵医嘱完成全程药物治疗,定期复查胸片评估恢复情况。
小孩半夜发烧可通过物理降温、药物退热、补充水分、及时就医等方式处理。发热通常由感染、脱水、免疫反应、中暑等原因引起。
1、物理降温使用温水擦拭腋窝、腹股沟等部位,或贴退热贴帮助散热。避免酒精擦浴或冰敷刺激皮肤。
2、药物退热体温超过38.5℃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混悬液、对乙酰氨基酚滴剂、小儿退热栓等药物。家长需注意药物间隔时间。
3、补充水分少量多次喂温水、口服补液盐,预防脱水。母乳喂养婴儿可增加哺乳频率。
4、及时就医3月龄以下婴儿发热、持续高热超过24小时或伴随抽搐等症状时,家长需立即带孩子就诊。
保持房间通风,避免过度包裹衣物,监测体温变化记录发热规律,发热期间宜进食米汤、粥类等易消化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