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28次阅读
中医认为抑郁可能与情志失调、气血不足、肝郁气滞、脾虚湿困、肾精亏虚等因素有关,可通过疏肝解郁、健脾祛湿、补肾填精、调和气血、情志调摄等方式治疗。
一、情志失调
长期情绪压抑或突然精神刺激可能导致肝气郁结,表现为胸闷胁痛、善太息。日常可通过八段锦、五禽戏等传统运动疏导情绪,配合合欢皮、玫瑰花等疏肝理气药材代茶饮。严重者需在中医师指导下使用柴胡疏肝散、逍遥丸等方剂。
二、气血不足
过度劳累或久病耗伤易致气血两虚,常见精神萎靡、面色苍白。建议食用山药红枣粥、黄芪炖鸡等药膳,配合艾灸足三里、气海等穴位。当归补血汤、归脾汤等经典方剂可改善气血生化不足,需辨证使用。
三、肝郁气滞
长期压力导致肝失疏泄,多见烦躁易怒、口苦咽干。可按摩太冲、期门等穴位,饮用菊花决明子茶。中医常用丹栀逍遥散、龙胆泻肝汤等方剂清肝泻火,伴有血瘀者可配合血府逐瘀汤。
四、脾虚湿困
饮食不节损伤脾胃运化,常见头身困重、食欲不振。推荐茯苓薏米粥、陈皮山楂饮健脾化湿,艾灸中脘、阴陵泉穴位。参苓白术散、香砂六君子汤等方剂能增强脾运化功能。
五、肾精亏虚
先天不足或久病及肾会出现腰膝酸软、耳鸣健忘。食疗可用黑芝麻核桃糊、枸杞炖甲鱼,配合艾灸命门、肾俞穴。左归丸、右归丸等方剂可填补肾精,需根据阴阳偏衰辨证选用。
中医治疗抑郁强调形神共调,除药物干预外需配合情志养生。建议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思虑,适当练习太极拳、八段锦等舒缓运动。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少食生冷油腻,可适量食用莲子、百合等安神食材。症状持续或加重时应及时就医,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进行系统调理,避免自行滥用药物。治疗期间可配合针灸、耳穴压豆等外治法增强疗效,同时建立健康社交关系有助于情志疏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