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科 > 神经内科 > 重症肌无力

中医胸闷气短是怎么回事?

| 1人回答 | 46次阅读

问题描述:
中医胸闷气短是怎么回事?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王强
王强 山东省立医院 副主任医师

中医胸闷气短可能由肝气郁结、痰湿内蕴、气血不足、心脾两虚、瘀血阻滞等原因引起,可通过疏肝解郁、化痰祛湿、补益气血、健脾养心、活血化瘀等方式治疗。

1、肝气郁结

长期情绪不畅可能导致肝气郁结,气机阻滞于胸胁,引发胸闷气短,常伴有胁肋胀痛、嗳气叹息。治疗需疏肝解郁,可选用柴胡疏肝散加减,配合情志调节。日常应避免情绪激动,适当进行太极拳等舒缓运动帮助气机调达。

2、痰湿内蕴

饮食不节或脾虚运化失常易生痰湿,痰浊壅塞胸中可致胸闷如窒、气短喘促,多见体胖、舌苔厚腻。治疗宜燥湿化痰,方用二陈汤合瓜蒌薤白半夏汤。需减少肥甘厚味摄入,可用陈皮、薏苡仁代茶饮辅助化湿。

3、气血不足

久病体弱或思虑过度耗伤气血,心失所养可出现胸闷心悸、气短懒言,伴面色苍白、脉细弱。需补益气血,选用归脾汤或八珍汤,可配合艾灸足三里。饮食宜增加红枣、山药等补脾益气的食物。

4、心脾两虚

劳倦内伤致心脾功能失调,气血生化不足,表现为胸闷气短、食欲减退、失眠健忘。治疗需健脾养心,常用归脾丸配合甘麦大枣汤。建议规律作息,避免过度思虑,可食用莲子、龙眼肉等药食同源之品。

5、瘀血阻滞

外伤或久病入络形成瘀血,阻滞心脉时可见胸闷刺痛、气短唇紫,舌质暗紫有瘀斑。治法当活血化瘀,方选血府逐瘀汤,可配合丹参片。日常注意保暖避寒,适量饮用山楂红糖水辅助化瘀。

胸闷气短患者应保持居室通风,避免剧烈运动与情绪波动,饮食宜清淡易消化。若症状持续或加重,或出现胸痛、晕厥等表现,须及时就医排查心肺器质性疾病。中医调理期间需遵医嘱定期复诊,根据体质变化调整用药,配合穴位按摩与导引术可增强疗效。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重症肌无力靶向治疗能管多久

重症肌无力靶向治疗的疗效持续时间通常为3-6个月,具体时间与个体病情、药物选择及治疗反应有关。

靶向治疗通过特异性抑制免疫异常反应延缓疾病进展,多数患者用药后症状可明显改善。常用药物如利妥昔单抗注射液通过清除B细胞减少自身免疫攻击,部分患者单次治疗后可维持4-8周效果;而FcRn拮抗剂如艾加莫德α注射液通过阻断致病抗体降解,通常需每1-2周给药以维持血药浓度。治疗期间需定期监测抗体滴度和肌力变化,约60%患者需在3个月后调整给药方案。对于乙酰胆碱受体抗体阳性患者,联合免疫抑制剂可延长疗效至6-9个月。临床观察显示,早期介入靶向治疗的患者持续缓解时间比晚期患者延长30%-50%。

建议患者在靶向治疗期间保持规律复诊,配合医生进行肌电图和抗体水平监测。日常注意避免高脂饮食影响药物吸收,适当进行低强度康复训练维持肌肉功能,避免感染等诱发因素。若出现眼睑下垂加重或咀嚼无力等变化,应及时就医评估是否需要调整治疗方案。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