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科 > 神经内科 > 重症肌无力

中医胸闷气短是怎么回事?

| 1人回答 | 46次阅读

问题描述:
中医胸闷气短是怎么回事?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王强
王强 山东省立医院 副主任医师

中医胸闷气短可能由肝气郁结、痰湿内蕴、气血不足、心脾两虚、瘀血阻滞等原因引起,可通过疏肝解郁、化痰祛湿、补益气血、健脾养心、活血化瘀等方式治疗。

1、肝气郁结

长期情绪不畅可能导致肝气郁结,气机阻滞于胸胁,引发胸闷气短,常伴有胁肋胀痛、嗳气叹息。治疗需疏肝解郁,可选用柴胡疏肝散加减,配合情志调节。日常应避免情绪激动,适当进行太极拳等舒缓运动帮助气机调达。

2、痰湿内蕴

饮食不节或脾虚运化失常易生痰湿,痰浊壅塞胸中可致胸闷如窒、气短喘促,多见体胖、舌苔厚腻。治疗宜燥湿化痰,方用二陈汤合瓜蒌薤白半夏汤。需减少肥甘厚味摄入,可用陈皮、薏苡仁代茶饮辅助化湿。

3、气血不足

久病体弱或思虑过度耗伤气血,心失所养可出现胸闷心悸、气短懒言,伴面色苍白、脉细弱。需补益气血,选用归脾汤或八珍汤,可配合艾灸足三里。饮食宜增加红枣、山药等补脾益气的食物。

4、心脾两虚

劳倦内伤致心脾功能失调,气血生化不足,表现为胸闷气短、食欲减退、失眠健忘。治疗需健脾养心,常用归脾丸配合甘麦大枣汤。建议规律作息,避免过度思虑,可食用莲子、龙眼肉等药食同源之品。

5、瘀血阻滞

外伤或久病入络形成瘀血,阻滞心脉时可见胸闷刺痛、气短唇紫,舌质暗紫有瘀斑。治法当活血化瘀,方选血府逐瘀汤,可配合丹参片。日常注意保暖避寒,适量饮用山楂红糖水辅助化瘀。

胸闷气短患者应保持居室通风,避免剧烈运动与情绪波动,饮食宜清淡易消化。若症状持续或加重,或出现胸痛、晕厥等表现,须及时就医排查心肺器质性疾病。中医调理期间需遵医嘱定期复诊,根据体质变化调整用药,配合穴位按摩与导引术可增强疗效。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有重症肌无力可以锻炼吗

重症肌无力患者通常可以锻炼,但需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和医生建议选择适宜的运动方式。重症肌无力是一种由神经肌肉传递障碍引起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表现为骨骼肌易疲劳和无力。锻炼有助于改善心肺功能、增强肌肉耐力,但过度运动可能加重症状。

轻症患者可选择低强度有氧运动如散步、游泳或瑜伽,每次锻炼时间控制在20-30分钟,以不引起明显疲劳为度。这类运动能促进血液循环,帮助维持关节活动度,同时避免肌肉过度消耗乙酰胆碱受体。锻炼过程中应注意环境安全,避免跌倒风险,建议在家人陪伴或康复师指导下进行。若出现眼睑下垂、吞咽困难等症状加重表现,应立即停止活动并休息。

中重度患者或处于急性发作期时,应以被动关节活动为主,由康复治疗师协助完成肢体屈伸等动作,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此类患者自主运动能力受限,强行锻炼可能导致呼吸肌疲劳,甚至诱发肌无力危象。合并胸腺瘤或呼吸功能障碍者,需在神经科医生评估后制定个性化康复方案,必要时需配合呼吸功能训练器械使用。

重症肌无力患者锻炼前后需监测肌力变化,避免在天气炎热或感冒期间运动。日常可配合高蛋白饮食补充营养,但须与胆碱酯酶抑制剂服药时间间隔2小时以上。建议记录运动日志,包括运动类型、持续时间和疲劳程度,复诊时供医生调整治疗方案参考。若出现复视、咀嚼无力等新发症状,应及时就医调整药物剂量。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