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76次阅读
急性心梗胸闷气短可通过立即停止活动、保持镇静、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片、吸氧、紧急就医等方式处理。急性心肌梗死通常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血栓形成、血管痉挛、心肌耗氧量增加、情绪激动等因素引起。
1、立即停止活动
出现急性心梗胸闷气短时需立即停止一切体力活动,保持静止状态。任何身体活动都可能增加心肌耗氧量,加重心肌缺血程度。患者应原地坐下或平躺,避免走动或自行前往医院。家属或旁观者应帮助患者保持安静,减少不必要的移动。
2、保持镇静
情绪紧张会刺激交感神经兴奋,导致心率加快、血压升高,进一步加重心脏负担。患者需尽量控制恐慌情绪,通过深呼吸等方式放松身心。家属应保持冷静,避免在患者面前表现出过度焦虑,以免加重患者心理压力。
3、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片
若患者随身携带硝酸甘油片,可在舌下含服0.5毫克。该药物能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供血,缓解心绞痛症状。但需注意血压监测,收缩压低于90毫米汞柱时禁用。5分钟后症状未缓解可重复给药一次,最多不超过3次。含服后可能出现头痛、面部潮红等副作用。
4、吸氧
有条件时应立即给予鼻导管吸氧,氧流量控制在2-4升/分钟。吸氧可提高血氧饱和度,减轻心肌缺氧状态。对于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需谨慎控制氧流量,避免二氧化碳潴留。持续监测指脉氧饱和度,维持在94%-98%为宜。
5、紧急就医
急性心肌梗死属于危及生命的急症,必须立即呼叫急救电话。急救人员到达前应持续监测患者意识、呼吸和脉搏。若出现心跳呼吸骤停,需立即开始心肺复苏。到达医院后应配合医生完成心电图、心肌酶谱等检查,根据病情选择药物溶栓或急诊介入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出院后需长期规律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等抗血小板药物,配合阿托伐他汀钙片调脂稳定斑块。日常生活中要戒烟限酒,控制血压血糖,避免剧烈运动和情绪波动。饮食以低盐低脂为主,适量进食新鲜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定期复查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检查,遵医嘱调整用药方案。
重症肌无力患者是否能手术需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和类型决定。部分患者可通过胸腺切除术改善症状,但合并胸腺瘤或全身型重症肌无力患者手术风险较高。
对于早发型或单纯眼肌型重症肌无力患者,若药物治疗效果不佳且抗体检测阳性,胸腺切除术可能显著缓解症状。手术需在肌无力症状稳定期进行,术前需通过血浆置换或免疫球蛋白治疗控制病情。术后多数患者肌无力症状减轻,部分可实现长期缓解。手术方式包括经胸骨正中切口、胸腔镜辅助或机器人辅助等微创技术,创伤较小且恢复较快。
合并胸腺瘤的重症肌无力患者通常需手术切除肿瘤,但这类患者术后可能出现肌无力危象。全身型重症肌无力患者手术风险显著增加,术中可能出现呼吸肌麻痹需气管插管。高龄或合并肺部疾病患者术后并发症概率较高,需谨慎评估手术指征。部分患者术后仍需长期服用胆碱酯酶抑制剂或免疫抑制剂维持治疗。
重症肌无力患者术前需进行全面评估,包括新斯的明试验、重复神经电刺激和乙酰胆碱受体抗体检测。术后应密切监测呼吸功能,避免使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等加重肌无力的药物。建议在具有神经重症监护条件的医院开展手术,术后配合康复训练和营养支持可促进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