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41次阅读
乙肝病毒携带者是指血液中检测到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但肝功能正常且无明显肝脏炎症表现的人群。乙肝病毒携带状态主要有无症状携带、免疫耐受期携带、非活动性携带三种类型。
1、无症状携带病毒复制活跃度低,肝脏未出现明显病理改变,多数人终身不发病,但仍具有传染性,需定期监测肝功能与病毒载量。
2、免疫耐受期常见于婴幼儿期感染者,免疫系统未识别病毒,表现为高病毒载量但肝功能正常,随年龄增长可能进入免疫清除期。
3、非活动性携带既往感染后病毒复制受抑制,表面抗原阳性但病毒DNA检测不到或低水平,肝脏炎症轻微,仍有复发可能。
4、携带者管理避免饮酒和肝毒性药物,每6-12个月复查肝功能、乙肝五项及肝脏超声,出现转氨酶升高或肝硬化迹象需抗病毒治疗。
建议携带者家属接种乙肝疫苗,日常接触不传播病毒,但应避免共用剃须刀等可能接触血液的物品。
肺结核的确诊依据主要有痰涂片抗酸染色、结核菌素皮肤试验、胸部影像学检查、分子生物学检测四种方法。
1、痰涂片检查通过显微镜观察痰液中是否存在抗酸杆菌,阳性结果提示结核分枝杆菌感染,需配合临床症状判断,该方法操作简便但灵敏度有限。
2、皮肤试验结核菌素皮肤试验通过皮内注射纯蛋白衍生物,观察48-72小时局部硬结反应,硬结直径超过特定值提示既往感染,需结合其他检查明确活动性结核。
3、影像学检查胸部X线或CT可见典型的上叶尖后段浸润影、空洞形成或钙化灶,影像特征结合临床表现可高度怀疑肺结核,但需与肺炎等疾病鉴别。
4、分子检测采用PCR技术检测痰液中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DNA片段,具有高灵敏度和特异性,2小时内可获结果,适用于早期快速诊断。
确诊需结合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综合判断,规范完成抗结核治疗疗程对控制传染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