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55次阅读
小儿哮喘可通过环境控制、规范用药、免疫调节、中医调理等方式治疗。小儿哮喘通常由遗传因素、过敏原刺激、呼吸道感染、情绪波动等原因引起。
1、环境控制减少接触尘螨、花粉等过敏原,保持室内湿度适宜,避免冷空气刺激。建议家长定期清洗床品,使用防螨罩。
2、规范用药急性发作期可使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剂、沙丁胺醇气雾剂、孟鲁司特钠咀嚼片。家长需遵医嘱长期维持治疗,不可擅自停药。
3、免疫调节针对尘螨等特定过敏原可进行脱敏治疗。可能与Th1/Th2细胞失衡有关,表现为反复喘息,需在过敏专科评估后进行。
4、中医调理缓解期可采用穴位敷贴、三伏贴等疗法。多与肺脾肾三脏虚损相关,常见自汗、纳差等症状,需辨证施治。
日常注意预防感冒,避免剧烈运动,可适量食用百合、银耳等润肺食材,定期随访肺功能检查。
小儿腹泻可能引起血便,常见原因包括细菌性肠炎、过敏性肠炎、肠套叠、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等,血便多提示病情进展需及时就医。
1. 细菌性肠炎志贺菌或沙门菌感染可能导致肠黏膜损伤出血,表现为黏液血便伴发热,需进行粪便培养确诊,可遵医嘱使用头孢克肟、阿奇霉素等抗生素治疗。
2. 过敏性肠炎牛奶蛋白过敏常见于婴幼儿,可致结肠炎症性出血,建议家长立即更换深度水解奶粉,必要时使用蒙脱石散、益生菌等药物辅助治疗。
3. 肠套叠多见于4-10个月婴儿,典型表现为果酱样血便伴阵发性哭闹,需紧急空气灌肠复位,家长发现相关症状应立即送急诊处理。
4. 坏死性小肠炎早产儿或低体重儿高危,血便伴腹胀呕吐需禁食胃肠减压,严重者需手术切除坏死肠段,住院期间需严格监测生命体征。
家长应记录患儿血便次数、性状及伴随症状,避免自行使用止血药物,母乳喂养母亲需暂停摄入乳制品,就诊时携带污染尿布供医生查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