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40次阅读
胃息肉早期通常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出现上腹隐痛、腹胀、恶心呕吐、消化道出血等表现。
1、上腹隐痛息肉刺激胃黏膜可能引起剑突下钝痛,进食后加重,可通过胃镜检查明确诊断,必要时行内镜下切除术。
2、腹胀不适较大息肉可能影响胃蠕动功能,导致餐后饱胀感,建议少食多餐,避免豆类等产气食物。
3、恶心呕吐幽门附近息肉可能引发梗阻症状,表现为反复呕吐宿食,需通过超声内镜评估息肉性质。
4、消化道出血表面糜烂的息肉可能导致黑便或呕血,常见于腺瘤性息肉,需及时进行止血治疗和病理活检。
日常应注意规律饮食,避免辛辣刺激食物,40岁以上人群建议每1-2年进行胃镜筛查。
胃里咕噜噜响声可能由饥饿、吞咽空气、胃肠功能紊乱、肠易激综合征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调整饮食习惯、减少产气食物、药物治疗等方式缓解。
1、饥饿:空腹时胃部蠕动加快,胃酸分泌刺激肠鸣音增强。建议定时进餐,选择易消化食物如粥、面条。
2、吞咽空气:进食过快或饮用碳酸饮料导致气体积累。需细嚼慢咽,避免用吸管饮用,餐后适当散步帮助排气。
3、胃肠功能紊乱:可能与精神紧张、作息不规律有关,常伴腹胀、嗳气。可遵医嘱使用多潘立酮片、枸橼酸莫沙必利片、复方消化酶胶囊等促动力药物。
4、肠易激综合征:多与内脏高敏感性相关,表现为腹痛伴肠鸣音亢进。建议使用匹维溴铵片、马来酸曲美布汀胶囊、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调节肠道功能。
日常避免食用豆类、洋葱等产气食物,保持情绪稳定,若持续伴随腹痛、腹泻需消化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