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80次阅读
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可尝试平板支撑等核心肌群训练,但需根据病情严重程度调整强度,主要影响因素有突出阶段、神经压迫程度、肌肉代偿能力、疼痛耐受性。
1、突出阶段急性期椎间盘水肿时应避免平板支撑,恢复期纤维环部分愈合后可尝试低强度训练,需配合影像学评估突出物大小。
2、神经压迫存在下肢放射痛或麻木时禁止核心训练,无神经症状者可进行改良式平板支撑,如膝肘支撑降低腰椎压力。
3、肌肉代偿腹横肌无力者易出现腰部代偿,训练前需激活深层核心肌群,建议采用死虫式等基础动作建立肌肉记忆。
4、疼痛耐受训练中出现腰痛加剧需立即停止,可采用麦肯基疗法缓解疼痛后再逐步尝试,单次支撑时间不超过30秒。
建议在康复治疗师指导下制定个性化方案,训练时使用瑜伽垫保护腰椎,可配合游泳等低冲击运动增强核心稳定性。
腰椎间盘突出主要表现为腰痛、下肢放射痛,早期表现为腰部酸胀,进展期出现下肢麻木无力,终末期可能伴随大小便功能障碍。
1、遗传因素部分患者存在胶原蛋白合成异常等遗传易感性,建议避免久坐负重,可遵医嘱使用塞来昔布胶囊、甲钴胺片、盐酸乙哌立松片等药物缓解症状。
2、姿势不良长期弯腰搬重物或久坐导致椎间盘压力增高,家长需纠正孩子坐姿,急性期可通过热敷理疗配合双氯芬酸钠缓释片、依托考昔片、甘露醇注射液治疗。
3、退行性变椎间盘随年龄增长逐渐脱水退化,可能与椎体稳定性下降、纤维环裂隙有关,通常表现为晨起僵硬、活动后减轻,需卧床休息并配合牵引治疗。
4、外伤因素急性扭伤或坠落伤可能导致纤维环破裂,常伴随下肢感觉减退、腱反射减弱,严重时需行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或椎板减压术。
建议睡硬板床并加强腰背肌锻炼,避免提重物及突然转身动作,急性期疼痛缓解后可尝试游泳等低冲击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