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43次阅读
器质性心脏病是指心脏结构或组织发生明确病理改变的一类心脏疾病,主要包括冠心病、心肌病、心脏瓣膜病、先天性心脏病等类型。
1、冠心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狭窄或闭塞,心肌供血不足引发心绞痛或心肌梗死。典型表现为胸骨后压榨性疼痛,可放射至左肩臂。诊断需结合心电图、冠脉造影等检查。治疗可选用阿托伐他汀钙片稳定斑块,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改善心肌缺血,必要时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2、心肌病
心肌细胞变性坏死或间质纤维化导致心脏收缩舒张功能障碍。扩张型心肌病多见心室腔扩大,肥厚型心肌病以室间隔不对称增厚为特征。常见症状包括呼吸困难、下肢水肿。治疗可用酒石酸美托洛尔片控制心率,螺内酯片减轻心脏负荷,重症需考虑心脏移植。
3、心脏瓣膜病
风湿热、退行性变等因素导致二尖瓣或主动脉瓣狭窄/关闭不全。听诊可闻及特征性杂音,超声心动图能明确病变程度。轻度可用呋塞米片利尿消肿,严重瓣膜畸形需行瓣膜成形术或人工瓣膜置换术。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需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抗感染。
4、先天性心脏病
胚胎期心脏发育异常导致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等结构畸形。患儿多有喂养困难、发育迟缓表现。小型缺损可能自愈,中型缺损可用地高辛口服溶液强心治疗,复杂先心病需在婴幼儿期行外科矫治手术。
5、心肌炎
病毒感染后免疫损伤引发心肌炎症,常见于柯萨奇病毒感染者。急性期出现心悸、乏力,重症可发生心源性休克。治疗包括维生素C注射液抗氧化,辅酶Q10胶囊营养心肌,暴发性心肌炎需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注射液抑制免疫反应。
确诊器质性心脏病需完善心电图、心脏超声、冠脉CT等检查。日常应低盐低脂饮食,戒烟限酒,避免剧烈运动。遵医嘱规律服药,定期复查心脏功能,出现胸闷气促加重及时就医。合并高血压、糖尿病者需严格控制基础疾病,预防心力衰竭等并发症发生。
小孩做完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后通常1-4小时能醒,具体时间与麻醉方式、手术复杂程度、个体恢复能力等因素相关。
全身麻醉后苏醒时间受药物代谢速度影响,简单房间隔缺损或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患儿多在1-2小时恢复意识。术中采用短效麻醉药物如丙泊酚注射液、七氟烷吸入剂时,药物清除较快。术后需监测血氧饱和度、心率等指标,待自主呼吸稳定、反射恢复后逐渐清醒。复杂手术如法洛四联症根治术可能延长至3-4小时,因体外循环时间较长,体温调节和器官功能恢复较慢。部分患儿因术前心功能较差,术后需更长时间观察。苏醒延迟超过6小时需排查脑部缺氧、代谢异常等并发症。
术后苏醒阶段应保持环境安静,避免强光刺激。家长需配合医护人员观察患儿瞳孔反应、肢体活动等神经功能表现。清醒后2小时内限制进食饮水,防止误吸。建议术后24小时内维持心电监护,逐步恢复流质饮食。定期复查心电图、心脏超声,按医嘱使用阿司匹林肠溶片、地高辛口服溶液等药物预防血栓和心功能不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