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60次阅读
胆结石合并胆囊炎可通过药物溶石、内镜取石、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开腹胆囊切除术、体外冲击波碎石等方式治疗。胆结石合并胆囊炎通常由胆汁淤积、细菌感染、胆囊收缩功能异常、高脂饮食、肥胖等因素引起。
1、药物溶石
药物溶石适用于胆固醇性结石且胆囊功能良好的患者,常用药物包括熊去氧胆酸胶囊、鹅去氧胆酸片等。这类药物通过改变胆汁成分促进结石溶解,但疗程较长,需持续用药数月。治疗期间可能出现腹泻、肝功能异常等不良反应,需定期复查超声和肝功能。合并急性胆囊炎时需联用抗生素,如头孢曲松钠注射液、甲硝唑氯化钠注射液。
2、内镜取石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取石适用于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炎,通过十二指肠镜取出胆管结石。该方式能保留胆囊,但存在胰腺炎、出血、穿孔等并发症风险。术后需短期留置鼻胆管引流,并使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等抗生素预防感染。对于胆囊内多发结石或胆囊壁增厚者,后续仍需考虑胆囊切除。
3、腹腔镜切除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慢性胆囊炎的首选方式,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势。手术需在全麻下进行,通过腹壁小切口切除胆囊。禁忌证包括严重心肺疾病、凝血功能障碍、胆囊癌可疑等。术后可能出现肩部放射性疼痛、胆汁漏等并发症,多数可自行缓解。
4、开腹切除
开腹胆囊切除术适用于腹腔镜手术困难或合并严重腹腔粘连的患者。手术切口较大,术后恢复较慢,但视野暴露更充分。急性化脓性胆囊炎伴坏疽穿孔时需紧急开腹手术,同时进行腹腔冲洗引流。术后需监测生命体征,预防切口感染和深静脉血栓形成。
5、体外碎石
体外冲击波碎石适用于单发胆固醇结石且直径小于2厘米的患者,通过冲击波将结石粉碎后配合药物排石。治疗可能引起皮肤瘀斑、血尿等不良反应,严重心血管疾病患者禁用。碎石后需联合熊去氧胆酸胶囊辅助排石,并定期复查防止结石复发。胆囊收缩功能差或结石钙化者疗效不佳。
胆结石合并胆囊炎患者应保持低脂饮食,避免油炸食品和动物内脏,每日脂肪摄入控制在40克以下。急性发作期需禁食,缓解后逐步过渡到清淡流质饮食。规律进食可促进胆汁排泄,建议每日4-6餐且定时定量。肥胖患者需控制体重,但避免快速减重导致胆汁淤积。术后患者应早期下床活动,三个月内避免提重物和剧烈运动。出现持续腹痛、黄疸、发热等症状需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