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儿科

宝宝耳朵里面长小白包怎么办

| 1人回答 | 53次阅读

问题描述:
宝宝耳朵里面长小白包怎么办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周小凤
周小凤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副主任医师

宝宝耳朵里面长小白包可通过保持清洁、局部消毒、外用药物、口服药物、手术引流等方式处理。小白包可能由皮脂腺堵塞、毛囊炎、外耳道疖肿、湿疹、表皮囊肿等原因引起。

1、保持清洁

每日用温水轻柔清洗宝宝外耳道,避免使用棉签深入耳道。皮脂腺堵塞引起的白色小丘疹通常无须特殊处理,保持局部干燥即可。若为母乳喂养的婴儿,母亲需减少高油脂食物摄入。

2、局部消毒

使用医用碘伏或生理盐水擦拭患处,每日2-3次。对于未破溃的毛囊炎,可涂抹莫匹罗星软膏预防感染。操作时家长需洗净双手,动作轻柔避免损伤耳道皮肤。

3、外用药物

湿疹导致的小白包可遵医嘱使用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合并感染时需联用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外耳道真菌感染需使用克霉唑乳膏,家长应注意观察用药后是否出现皮肤发红等过敏反应。

4、口服药物

伴随发热或淋巴结肿大时,可能需口服头孢克洛干混悬剂。过敏体质宝宝可配合氯雷他定糖浆缓解瘙痒。家长需按医嘱定时定量给药,不可自行调整剂量。

5、手术引流

形成脓肿且直径超过1厘米时,需由耳鼻喉科医生行切开引流术。表皮囊肿反复感染者可能需择期手术切除。术后家长应防止宝宝抓挠伤口,定期复查换药。

日常应注意避免宝宝频繁掏耳朵,洗澡时防止污水入耳。选择透气性好的纯棉帽子,冬季注意耳部保暖。若小白包持续增大、流脓或伴随听力下降,应及时到儿科或耳鼻喉科就诊。哺乳期母亲应保持饮食清淡,减少可能致敏食物的摄入。定期检查宝宝耳部卫生状况,但避免过度清洁破坏耳道自洁功能。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牙周病吃什么药止疼

牙周病疼痛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对乙酰氨基酚片、甲硝唑片、阿莫西林胶囊、人工牛黄甲硝唑胶囊等药物缓解。牙周病多由细菌感染引起,需结合抗感染治疗才能有效控制症状。

1、布洛芬缓释胶囊

布洛芬缓释胶囊属于非甾体抗炎药,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缓解牙周炎导致的牙龈肿痛。适用于轻度至中度疼痛,对牙周脓肿引起的局部压痛效果较好。需注意胃肠不适者慎用,用药期间避免饮酒。

2、对乙酰氨基酚片

对乙酰氨基酚片通过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缓解疼痛,适合不耐受非甾体抗炎药的患者短期使用。对牙周病急性发作期的钝痛有缓解作用,但无抗炎效果,不能替代抗生素治疗。肝功能异常者须谨慎使用。

3、甲硝唑片

甲硝唑片针对厌氧菌感染引起的牙周病疼痛,可杀灭牙龈卟啉单胞菌等致病菌。适用于伴随牙龈出血、口臭的牙周炎患者,用药期间可能出现金属味觉等不良反应。需完成完整疗程避免耐药性。

4、阿莫西林胶囊

阿莫西林胶囊作为广谱抗生素,适用于伴化脓性感染的牙周病疼痛。对链球菌等需氧菌效果显著,常与甲硝唑联用覆盖混合感染。青霉素过敏者禁用,用药期间可能出现腹泻等肠道反应。

5、人工牛黄甲硝唑胶囊

人工牛黄甲硝唑胶囊含甲硝唑与人工牛黄成分,兼具抗感染和清热镇痛作用。适用于火热内盛型牙周病,表现为牙龈红肿灼痛伴便秘。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禁用,用药期间需监测神经系统症状。

牙周病患者除药物治疗外,需每日使用巴氏刷牙法清洁牙齿,配合牙线及冲牙器清除菌斑。避免过冷过热食物刺激患处,限制高糖饮食减少细菌滋生。急性期疼痛缓解后应及时进行牙周刮治等专业治疗,长期未愈可能引发牙齿松动。出现持续剧烈疼痛或面部肿胀需立即就医。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