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需要经常复查,以便及时掌握血糖水平、评估治疗效果并预防并发症。复查的频率和内容因病情而异,但一般包括血糖监测、糖化血红蛋白检查、眼底检查及其他并发症筛查。
1、为什么糖尿病需要复查?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控制不良可能导致心、肾、眼、神经等多器官并发症。而通过定期复查,可以有效监测血糖变化,调整治疗方案,预防或早期发现并发症。例如,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反映过去2-3个月的血糖控制情况,建议每3个月检查一次;同时,日常自测血糖如餐前、餐后监测可帮助评估饮食、运动和药物的效果。
2、复查有哪些项目?
复查项目应根据患者病情综合选择,以下是常见检查项目:
血糖测定:包括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血糖波动明显或治疗方案调整期应频繁监测,稳定期可减少频率。
并发症筛查:如眼底检查每年至少一次,评估视网膜病变,尿微量白蛋白检查评估肾功能,神经功能检查如通过脚底针刺测知觉减退。
血压、血脂等代谢指标:与糖尿病相关的心血管风险因素,应每3-6月复查一次并保持在安全范围内。
3、复查期间如何应对异常情况?
如果复查发现血糖波动较大或有轻微并发症迹象,应及时与主治医生沟通。可能需要进行以下调整:
调整药物:常用药物如二甲双胍改善葡萄糖代谢、胰岛素严格控制血糖等,需要定期优化剂量。
改善饮食:增加膳食纤维如燕麦、绿叶蔬菜,减少高糖、高脂食物。
加强运动:每周中等强度有氧运动150分钟,如快走、游泳,结合抗阻运动器械或瑜伽。
糖尿病患者需通过复查加强管理,防患于未然。遵医嘱定期复查,不仅能提高生活质量,还能减少并发症带来的威胁。定期复查是糖尿病治疗中不可忽视的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