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科 > 消化内科

细菌性肝脓肿该如何治疗

| 1人回答 | 79次阅读

问题描述:
细菌性肝脓肿该如何治疗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于淑霞
于淑霞 山东省立医院 副主任医师

细菌性肝脓肿可通过抗生素治疗、经皮穿刺引流、手术引流、营养支持等方式治疗。细菌性肝脓肿通常由胆道感染、腹腔感染扩散、败血症、糖尿病控制不佳等原因引起。

1、抗生素治疗:

静脉注射广谱抗生素是基础治疗,常用药物包括头孢曲松、甲硝唑、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需根据药敏结果调整用药,疗程通常持续数周。

2、经皮穿刺引流:

在超声或CT引导下穿刺抽吸脓液,适用于单发、直径超过3厘米的脓肿,可留置导管持续引流,该方法创伤小且恢复快。

3、手术引流:

适用于多发脓肿、穿刺失败或合并胆道梗阻等情况,手术方式包括开腹脓肿清除术、腹腔镜引流术,需同时处理原发感染灶。

4、营养支持:

患者常伴有高热消耗,需补充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严重者可给予肠内或肠外营养支持,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有助于恢复。

治疗期间需监测体温及脓肿变化,糖尿病患者应严格控制血糖,恢复期避免剧烈运动,定期复查影像学直至脓肿完全吸收。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胃息肉要怎么治疗

胃息肉可通过内镜下切除、药物治疗、定期随访观察、手术切除等方式治疗。胃息肉通常由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胃酸反流、遗传因素、慢性胃炎等原因引起。

1、内镜下切除

直径超过5毫米或有癌变风险的息肉需内镜下切除,常用方法包括高频电切术、黏膜切除术。术后需禁食6小时并复查胃镜。

2、药物治疗

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需服用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三联疗法。伴有胃酸过多可使用雷贝拉唑、铝碳酸镁等抑酸护胃药物。

3、定期随访

直径小于5毫米的增生性息肉建议每1-2年复查胃镜。随访期间发现息肉增大或形态改变需及时干预。

4、手术切除

直径超过2厘米的广基息肉或病理提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者,可能需腹腔镜或开腹手术切除。术后需进行病理检查明确性质。

日常应避免高盐腌制食物,戒烟限酒,幽门螺杆菌感染者需实行分餐制。术后患者应遵循流质-半流质-普食的渐进饮食原则。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