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63次阅读
小儿疱疹性咽峡炎可通过一般护理、对症治疗、抗病毒治疗、预防并发症等方式治疗。该病通常由柯萨奇病毒A组感染引起,表现为发热、咽痛、口腔疱疹等症状。
1、一般护理:家长需保持患儿口腔清洁,用温盐水漱口;提供流质或软质食物,避免刺激性饮食;保证充足休息,隔离至症状消退。
2、对症治疗:针对发热可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咽痛明显时可遵医嘱使用利多卡因凝胶局部镇痛;注意补充水分预防脱水。
3、抗病毒治疗:重症患儿可遵医嘱使用利巴韦林喷雾剂或阿昔洛韦口服溶液,发病48小时内使用效果较好。家长需观察用药后体温及疱疹变化。
4、预防并发症:密切监测是否出现拒食、脱水或脑膜炎等表现,如持续高热不退、精神萎靡需及时就医。康复后需对玩具餐具消毒,避免交叉感染。
患病期间建议选择绿豆汤、藕粉、苹果泥等清凉软食,避免过热或酸性食物。恢复期可适当补充维生素C促进黏膜修复。
儿童发热后体温降至35度多可能由退热药物过量、体温调节中枢未恢复、低血糖、甲状腺功能减退等原因引起,需根据具体原因采取保暖、补充能量或医疗干预。
1、退热药物过量过量使用对乙酰氨基酚等退热药可能抑制体温调节。建议家长停用退热药,用温水擦拭四肢,监测体温变化,必要时就医调整用药方案。
2、体温调节未恢复发热后大量出汗导致散热过度,儿童体温调节功能尚未完善。家长需及时更换潮湿衣物,保持室温25度左右,给予温热糖盐水补充电解质。
3、低血糖反应发热时代谢加快可能引发血糖降低。表现为面色苍白、乏力,家长可喂食蜂蜜水或葡萄糖溶液,若症状持续需检测血糖水平。
4、甲状腺功能异常先天性甲减或暂时性甲状腺炎可能导致基础体温偏低。通常伴随食欲差、皮肤干燥,需通过甲状腺功能检查确诊,遵医嘱补充左甲状腺素钠。
持续低体温或伴随精神萎靡需及时儿科就诊,日常注意避免过度捂热,观察儿童活动反应及进食情况,记录体温变化供医生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