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肿瘤科

胃神经内分泌肿瘤怎么办

| 1人回答 | 61次阅读

问题描述:
胃神经内分泌肿瘤怎么办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陈健鹏
陈健鹏 山东省立医院 副主任医师

胃神经内分泌肿瘤可通过内镜下切除、药物治疗、手术切除、靶向治疗等方式治疗。胃神经内分泌肿瘤通常由遗传因素、慢性萎缩性胃炎、幽门螺杆菌感染、胃泌素瘤等原因引起。

1、内镜下切除

适用于直径小于1厘米的局限性肿瘤,通过胃镜直接切除病灶,创伤小且恢复快。术后需定期复查胃镜监测复发情况。

2、药物治疗

生长抑素类似物如奥曲肽可控制激素分泌症状,依维莫司等靶向药物可抑制肿瘤生长。药物治疗需配合影像学评估疗效。

3、手术切除

针对体积较大或转移病灶需行胃部分切除术,恶性程度高者需联合淋巴结清扫。手术前后需评估肿瘤分级及转移情况。

4、靶向治疗

针对晚期患者可采用舒尼替尼等抗血管生成药物,或PRRT核素治疗。需通过病理分级和Ki-67指数制定个体化方案。

患者应保持规律饮食,避免辛辣刺激食物,术后遵医嘱定期复查胃镜、CT及肿瘤标志物检测,监测病情变化。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胃炎跟直肠癌有关吗

胃炎与直肠癌无直接关联,但长期慢性胃炎可能通过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炎症刺激、肠化生病变、遗传因素等间接增加消化道肿瘤风险。

1、幽门螺杆菌感染: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慢性胃炎主要病因,可能诱发胃黏膜萎缩及肠化生,长期未治疗可能增加胃癌风险,但直肠癌关联较弱。治疗需根除幽门螺杆菌,常用药物包括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

2、慢性炎症刺激:

长期胃炎导致黏膜反复损伤修复,可能引起细胞异常增生,但直肠癌多源于结直肠腺瘤或遗传性息肉病。控制炎症可使用泮托拉唑、铝碳酸镁、瑞巴派特。

3、肠化生病变:

胃黏膜肠化生属于癌前病变,与胃癌关系更密切,直肠癌发病机制涉及APC基因突变等独立因素。内镜监测联合病理活检是主要干预手段。

4、遗传因素:

林奇综合征等遗传性肿瘤综合征可能同时增加胃癌和结直肠癌概率,但普通胃炎患者无需过度担忧直肠癌风险。基因检测可辅助评估遗传倾向。

建议胃炎患者定期胃镜复查,保持低盐低脂饮食,避免腌制食品,直肠癌筛查应通过肠镜检查独立评估。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