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78次阅读
侵袭性牙周炎是一种进展迅速的牙周组织破坏性疾病,主要包括局限型侵袭性牙周炎和广泛型侵袭性牙周炎两类,可通过基础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维护治疗等方式干预。
1、基础治疗通过龈上洁治、龈下刮治清除菌斑和牙石,配合口腔卫生指导,减少局部刺激因素。可能与遗传易感性或特定微生物感染有关,表现为牙龈出血、牙周袋形成。
2、药物治疗辅助使用盐酸米诺环素软膏、甲硝唑片、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等控制感染。药物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常见伴随症状包括牙齿松动和牙槽骨吸收。
3、手术治疗对于深牙周袋或骨缺损可采用翻瓣术、引导性组织再生术,通过手术清创促进组织修复。手术适用于基础治疗无效的中重度病例。
4、维护治疗定期复查和专业清洁可防止复发,建议每3-6个月进行牙周维护。长期菌斑控制是治疗成功的关键因素。
日常使用含氟牙膏刷牙,配合牙线清洁牙缝,避免吸烟等加重因素,出现牙龈红肿出血应及时就诊。
人体长口疮可能由遗传因素、局部刺激、维生素缺乏、免疫异常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调整饮食、局部用药、补充营养素、免疫调节等方式治疗。
1、遗传因素:部分人群存在家族遗传倾向,黏膜修复能力较弱。建议避免辛辣食物刺激,可遵医嘱使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促进愈合。
2、局部刺激:牙齿咬伤或硬物刮伤口腔黏膜导致。保持口腔清洁,使用复方氯己定含漱液消毒,疼痛明显时可短期应用利多卡因凝胶。
3、维生素缺乏:维生素B12或叶酸不足影响黏膜修复。增加深绿色蔬菜和动物肝脏摄入,必要时补充复合维生素B片剂。
4、免疫异常:白塞病等自身免疫疾病可能引发反复口腔溃疡。需完善免疫检查,确诊后可短期使用醋酸泼尼松片控制炎症。
发作期间选择温凉流质饮食,避免酸性食物刺激创面,反复发作或溃疡超过2周未愈应及时就诊排查系统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