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76次阅读
胆结石可通过调整饮食、药物溶石、体外碎石、手术取石等方式治疗。胆结石通常由胆汁成分失衡、胆固醇过高、胆囊收缩功能异常、细菌感染等原因引起。
1、调整饮食减少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摄入,增加膳食纤维和水分,有助于减少胆汁淤积。避免暴饮暴食和长期空腹。
2、药物溶石熊去氧胆酸胶囊、鹅去氧胆酸片等药物可溶解胆固醇结石。药物治疗可能与胆囊收缩功能改善有关,通常表现为腹痛减轻。
3、体外碎石体外冲击波碎石适用于单发结石,通过超声波定位粉碎结石。治疗可能与结石大小和位置有关,通常表现为结石碎片排出。
4、手术取石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常见治疗方式,适用于反复发作或合并并发症。手术可能与胆囊炎症程度有关,通常表现为右上腹持续疼痛。
保持规律作息和适度运动,定期复查超声监测结石变化,出现持续腹痛或发热应及时就医。
慢性乙肝肝炎主要通过血液、母婴和性接触传播,日常接触如共用餐具或拥抱通常不会传染,但建议共同生活者接种乙肝疫苗并定期检测乙肝五项。
1、传播途径乙肝病毒通过血液、体液和母婴垂直传播,无防护性行为是配偶间主要传染途径。建议使用安全套并避免共用剃须刀等可能接触血液的物品。
2、疫苗防护未感染方应接种乙肝疫苗,全程接种后需检测表面抗体滴度。抗体水平不足时需加强免疫,这是最有效的预防手段。
3、病毒载量配偶乙肝病毒DNA载量越高传染风险越大。建议感染者每3-6个月检测肝功能与病毒量,符合条件者可考虑抗病毒治疗降低传染性。
4、家庭防护家庭成员应避免接触感染者血液,伤口需及时包扎。餐具正常清洗即可,但牙刷、指甲剪等个人用品必须分开使用。
保持规律作息与均衡饮食有助于增强免疫力,建议每1-2年复查乙肝五项指标,出现乏力、黄疸等症状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