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52次阅读
拔智齿后吐血水可能由术后正常渗血、凝血功能异常、创口感染、干槽症等原因引起,可通过压迫止血、抗感染治疗、清创缝合等方式处理。
1. 术后渗血:拔牙后24小时内唾液带血丝属正常现象,与创面毛细血管渗血有关。建议咬紧无菌棉球压迫止血40分钟,避免反复漱口或吮吸创口。
2. 凝血异常:服用阿司匹林等抗凝药物或存在血小板减少症时,可能延长出血时间。需检测凝血功能,必要时使用氨甲环酸片、凝血酶冻干粉等止血药物。
3. 创口感染:食物残渣滞留或口腔卫生不良可能导致创面红肿渗血。表现为局部疼痛加剧伴腐臭味,需采用氯己定含漱液清洁,口服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控制感染。
4. 干槽症:术后3-5天出现的剧烈疼痛伴腐败血凝块脱落,与牙槽骨暴露有关。需口腔科行碘仿纱条填塞,配合头孢克洛分散片和甲硝唑片联合抗感染。
术后24小时内避免刷牙漱口,48小时后可进食温凉流质食物,若持续出血超过12小时或出现发热需立即复诊。
吸牙龈出血可能由牙龈炎、牙周炎、维生素缺乏、血液系统疾病等原因引起,需根据具体原因采取口腔清洁、抗感染治疗或专科诊疗。
1. 牙龈炎牙菌斑堆积刺激牙龈导致炎症,表现为牙龈红肿、触碰易出血。可通过超声波洁治清除菌斑,配合复方氯己定含漱液、西吡氯铵含片、过氧化氢溶液等控制感染。
2. 牙周炎牙龈炎进展可能破坏牙周组织,伴随牙槽骨吸收和牙齿松动。需进行龈下刮治,必要时使用甲硝唑、多西环素、米诺环素等抗生素辅助治疗。
3. 维生素缺乏长期维生素C或K摄入不足会导致毛细血管脆性增加。建议增加新鲜蔬菜水果摄入,严重缺乏时可短期补充维生素C片、维生素K1注射液等制剂。
4. 血液疾病白血病、血小板减少症等可能以牙龈出血为首发症状,常伴皮肤瘀斑、鼻衄等表现。需血液科就诊完善凝血功能、骨髓穿刺等检查明确诊断。
日常建议使用软毛牙刷和牙线清洁,避免用力吮吸牙龈,定期口腔检查可早期发现病变。反复出血或伴随其他症状时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