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科 > 心血管内科 > 心力衰竭

心脏术后排尿少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 1人回答 | 53次阅读

问题描述:
心脏术后排尿少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倪新海
倪新海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主任医师

心脏术后排尿少可能与血容量不足、肾功能受损、药物影响、导尿管堵塞或心功能不全等因素有关。心脏手术过程中或术后可能出现血容量减少、肾脏灌注不足等情况,导致尿量减少。

心脏术后血容量不足是排尿减少的常见原因。手术创伤、失血或补液不足可导致有效循环血量下降,肾脏血流减少,从而引起尿量减少。患者可能伴有口渴、皮肤干燥、心率增快等表现。术后需密切监测出入量,根据情况调整补液速度和量。肾功能受损也可能导致排尿减少。心脏手术中低血压、体外循环等因素可能造成肾小管损伤,表现为尿量减少、血肌酐升高等。术后需定期检测肾功能指标,必要时进行利尿治疗。部分药物如利尿剂、血管活性药物等可能影响肾脏血流或水钠代谢,导致尿量变化。需评估药物种类、剂量与排尿减少的关联性。

导尿管堵塞或位置不当可造成假性少尿,表现为膀胱充盈但尿量记录减少。需检查导尿管是否通畅,必要时冲洗或调整位置。心功能不全时心输出量下降,肾脏灌注不足,可引起尿量减少。患者可能伴有呼吸困难、下肢水肿等表现。需评估心脏功能,优化强心、利尿等治疗方案。术后疼痛、应激反应导致的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也可能引起暂时性尿量减少。

心脏术后应密切监测尿量变化,记录每小时尿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术后早期可适当抬高床头,促进静脉回流。根据医嘱合理使用利尿剂,注意观察尿量反应。保持导尿管通畅,定期更换尿袋。如出现持续尿量减少伴水肿、呼吸困难等症状,需及时告知医护人员。术后恢复期需控制液体入量,避免加重心脏负担。饮食宜清淡,限制钠盐摄入,适当补充优质蛋白促进伤口愈合。定期复查肾功能、电解质等指标,配合医生进行后续治疗。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早期心力衰竭的特点

早期心力衰竭的特点可能包括呼吸困难、疲劳、下肢水肿、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和心率加快。这些症状通常由心脏功能逐渐下降引起,早期识别有助于及时干预。 1、呼吸困难:早期心力衰竭患者常在活动后感到气短,严重时甚至在休息时也会出现。这是由于心脏泵血功能减弱,导致肺部淤血。建议减少剧烈活动,适当进行低强度运动如散步。 2、疲劳:患者常感到全身乏力,轻微活动后即感到疲惫。心脏无法有效泵血,导致全身供血不足。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适当补充富含铁和维生素B的食物如瘦肉和绿叶蔬菜。 3、下肢水肿:早期心力衰竭患者可能出现脚踝或腿部水肿,按压后留下凹陷。这是由于心脏功能下降,导致血液回流受阻。建议抬高下肢,限制盐分摄入,避免长时间站立。 4、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患者在夜间睡眠时可能突然感到呼吸困难,需坐起才能缓解。这是由于平卧时肺部淤血加重。建议使用高枕头睡觉,避免睡前大量饮水。 5、心率加快:患者常感到心跳加快或不规则,尤其在活动后更为明显。心脏试图通过加快心率来弥补泵血功能的不足。建议监测心率,避免过度紧张,适当进行深呼吸练习。 早期心力衰竭患者应注重饮食调理,减少高盐高脂食物摄入,增加富含钾、镁的食物如香蕉和坚果。适度进行低强度运动如太极拳或瑜伽,有助于改善心肺功能。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情绪波动,定期监测体重和症状变化,必要时及时就医。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