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科 > 内分泌科

空腹血糖6.3怎么办

| 1人回答 | 63次阅读

问题描述:
空腹血糖6.3怎么办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袁晓勇
袁晓勇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副主任医师

空腹血糖6.3毫摩尔/升属于血糖偏高,可通过饮食调整、增加运动、监测血糖、控制体重、药物治疗等方式干预。空腹血糖升高可能与胰岛素抵抗、不良饮食习惯、肥胖、遗传因素、应激状态等因素有关。

1、饮食调整

减少精制碳水化合物摄入,如白米饭、白面包等,改为全谷物、杂粮等低升糖指数食物。增加蔬菜摄入量,每日不少于500克,优先选择绿叶蔬菜。适量摄入优质蛋白,如鱼、瘦肉、豆制品。避免高糖、高脂饮食,限制含糖饮料和甜点摄入。

2、增加运动

每周进行150分钟以上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骑自行车等。运动可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建议分次进行,每次持续30分钟以上。抗阻训练每周2-3次,有助于增加肌肉量。避免久坐,每小时起身活动5分钟。

3、监测血糖

定期监测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了解血糖波动规律。记录饮食、运动与血糖变化的关系。如发现血糖持续升高或出现多饮、多尿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家用血糖仪监测时注意规范操作,确保结果准确。

4、控制体重

超重或肥胖者应减轻体重,目标为减轻初始体重的5-10%。通过饮食控制和运动相结合的方式缓慢减重。测量腰围,男性不超过90厘米,女性不超过85厘米。避免快速减肥,每周减重0.5-1公斤为宜。

5、药物治疗

如生活方式干预3个月后血糖仍不达标,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降糖药物。常用口服药包括二甲双胍片、阿卡波糖片、格列美脲片等。用药期间需定期复查肝肾功能。切勿自行调整药物剂量或停药。

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和过度疲劳。戒烟限酒,每日酒精摄入男性不超过25克,女性不超过15克。学习糖尿病防治知识,定期进行眼底、肾功能等并发症筛查。如出现明显口渴、多尿、体重下降等症状应立即就医。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是控制血糖的基础,需要长期坚持。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糖尿病足溃疡并疼痛怎么办

糖尿病足溃疡并疼痛可通过控制血糖、伤口清创、抗感染治疗、改善微循环、手术治疗等方式治疗。糖尿病足溃疡通常由长期高血糖、周围神经病变、血管病变、感染、足部压力异常等原因引起。

1、控制血糖

长期高血糖是糖尿病足溃疡的根本原因,血糖控制不佳会导致伤口难以愈合。患者需严格监测血糖,遵医嘱使用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物,如门冬胰岛素注射液、盐酸二甲双胍片、格列美脲片等。同时调整饮食结构,减少高糖食物摄入,保持规律作息。

2、伤口清创

糖尿病足溃疡常伴有坏死组织和分泌物积聚,需定期进行专业清创。清创可去除坏死组织,促进健康肉芽组织生长。清创方式包括机械清创、酶学清创、生物清创等,需由医护人员根据溃疡情况选择合适方法。清创后需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避免继发感染。

3、抗感染治疗

糖尿病足溃疡易继发细菌感染,表现为红肿、渗液、异味等症状。轻度感染可使用外用抗菌药物,如莫匹罗星软膏、夫西地酸乳膏。严重感染需口服或静脉使用抗生素,如头孢呋辛酯片、左氧氟沙星片。感染控制不佳可能导致骨髓炎等严重并发症。

4、改善微循环

糖尿病常合并下肢血管病变,导致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可使用改善微循环药物,如贝前列素钠片、西洛他唑片。同时避免长时间站立或行走,休息时抬高患肢,穿着宽松舒适的鞋袜。吸烟者需戒烟,以免加重血管病变。

5、手术治疗

对于严重溃疡或合并骨髓炎的患者,可能需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包括溃疡清创术、截趾术、血管重建术等。术后需加强护理,定期换药,监测血糖,预防感染。手术治疗后仍需长期控制血糖,避免溃疡复发。

糖尿病足溃疡患者日常需特别注意足部护理。每天检查双足有无破损、红肿,保持足部清洁干燥,避免赤脚行走。选择柔软透气的鞋袜,避免足部受压。定期修剪趾甲,但不要剪得过短。控制血压、血脂,戒烟限酒。适当进行非负重运动,如游泳、骑自行车,促进下肢血液循环。定期复查血糖及足部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就医。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