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44次阅读
牙髓炎一般需要2-4次治疗,实际次数受到感染程度、牙齿位置、治疗方法、患者配合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1、感染程度:轻度感染可能通过1-2次根管治疗即可控制,重度化脓性感染可能需要3-4次治疗并配合抗生素使用。
2、牙齿位置:前牙根管结构简单通常2次完成,磨牙根管系统复杂可能需要3-4次治疗才能彻底清理。
3、治疗方法:传统根管治疗需多次复诊,现代显微根管技术可减少治疗次数,活髓保存治疗可能仅需1-2次。
4、患者配合:按时复诊可保证治疗连续性,术中配合度影响单次治疗效果,口腔卫生维护情况决定是否需要追加治疗。
治疗期间避免用患牙咀嚼硬物,饭后使用含氯己定漱口水,定期复查拍摄牙片观察愈合情况。
牙缝变黑可能由色素沉积、龋齿、牙结石、牙周炎等原因引起,可通过洗牙、补牙、龈下刮治等方式治疗。
1、色素沉积长期饮用咖啡、茶或吸烟可能导致牙缝处色素沉积。建议减少摄入深色食物饮品,定期进行超声波洁牙去除外源性着色。
2、龋齿邻面龋坏会导致牙缝呈现黑线状病损,可能与口腔清洁不足、高糖饮食有关,常伴随冷热敏感症状。需采用复合树脂充填治疗,可使用氟化钠、氯己定含漱液辅助防龋。
3、牙结石龈缘处黑色牙结石堆积可能压迫牙龈导致出血,与牙菌斑矿化有关。需进行超声洁治,配合使用过氧化氢含漱液控制菌斑。
4、牙周炎晚期牙周炎造成牙周袋内色素沉着和根面龋,常伴随牙龈萎缩、牙齿松动。需进行牙周系统治疗,必要时使用盐酸米诺环素局部缓释剂。
日常建议使用牙线清洁牙缝,每半年接受口腔检查,发现黑线及时处理避免病变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