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急诊科

乳酸性酸中毒的护理方法是什么

| 1人回答 | 40次阅读

问题描述:
乳酸性酸中毒的护理方法是什么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袁晓勇
袁晓勇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副主任医师

乳酸性酸中毒可通过密切监测生命体征、纠正酸中毒、控制原发疾病、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营养支持等方式护理。乳酸性酸中毒通常由组织缺氧、药物副作用、代谢性疾病等因素引起。

1、密切监测生命体征

护理过程中需持续监测患者心率、血压、呼吸频率及血氧饱和度。重点观察有无呼吸深快、意识模糊等酸中毒加重表现。每1-2小时记录尿量,警惕急性肾损伤。使用心电监护仪动态追踪心电图变化,早期识别心律失常。

2、纠正酸中毒

遵医嘱静脉输注碳酸氢钠注射液,根据血气分析结果调整用量。严重者可进行血液净化治疗,如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同时需监测血pH值、乳酸水平及电解质,避免矫枉过正导致代谢性碱中毒或低钾血症。

3、控制原发疾病

若由糖尿病引起需使用胰岛素注射液控制血糖;感染导致者需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等抗生素;心源性休克患者需应用多巴胺注射液改善循环。及时处理原发病可阻断乳酸持续生成。

4、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建立双静脉通路,一路补充乳酸钠林格注射液维持循环容量,另一路微量泵入氯化钾注射液纠正低钾。每4-6小时检测血钠、血钾、血钙水平,必要时补充葡萄糖酸钙注射液预防低钙抽搐。

5、营养支持

急性期禁食,通过静脉营养补充脂肪乳氨基酸葡萄糖注射液。病情稳定后逐步过渡至糖尿病专用肠内营养剂,采用少量多餐方式。严格控制碳水化合物摄入量,优先选择低升糖指数食物。

护理期间需保持病室通风,维持适宜温湿度。协助患者每2小时翻身拍背,预防压疮和肺部感染。康复阶段指导患者进行低强度有氧训练,如床边踏步、阻力带练习,逐步提升运动耐力。出院后定期复查肝肾功能、乳酸水平,避免使用双胍类药物等诱发因素。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腹膜后间隙出血是怎么回事

腹膜后间隙出血可能由外伤、血管病变、肿瘤、凝血功能障碍、医源性损伤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药物治疗、手术干预、输血治疗、对症处理、定期复查等方式治疗。 1、外伤:腹部或腰部受到外力撞击、挤压等可能导致腹膜后间隙出血。轻微出血可通过卧床休息、冷敷等方式缓解,严重出血需及时就医,必要时进行手术止血。 2、血管病变:动脉瘤、动脉夹层等血管病变可能导致血管破裂出血。治疗需根据病情选择血管介入手术或开放手术修复血管,同时使用降压药物如硝苯地平缓释片30mg每日一次,控制血压。 3、肿瘤:腹膜后肿瘤如淋巴瘤、肉瘤等可能压迫或侵犯血管导致出血。治疗以手术切除肿瘤为主,术后可辅以化疗或放疗,常用化疗药物包括环磷酰胺750mg/m²静脉注射。 4、凝血功能障碍:血友病、血小板减少症等疾病可能导致自发性出血。治疗需补充凝血因子或输注血小板,同时使用止血药物如氨甲环酸1g静脉注射。 5、医源性损伤:手术、穿刺等医疗操作可能误伤血管导致出血。轻微出血可通过压迫止血,严重出血需再次手术修复,术后使用抗生素如头孢曲松1g每日一次预防感染。 腹膜后间隙出血患者应注意饮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食物,适当补充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橙子、猕猴桃,促进血管修复。保持充足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定期复查血常规、凝血功能等指标,监测病情变化。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