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45次阅读
乙肝大三阳通过规范治疗有可能实现转阴,临床转阴目标包括乙肝表面抗原转阴、乙肝病毒DNA转阴等,主要治疗方式有抗病毒治疗、免疫调节治疗、肝功能保护治疗、定期监测随访。
1、抗病毒治疗恩替卡韦、替诺福韦、丙酚替诺福韦等核苷类似物可抑制病毒复制,部分患者经长期治疗可实现乙肝表面抗原转阴,治疗期间需定期检测病毒载量。
2、免疫调节治疗干扰素类药物如聚乙二醇干扰素α可通过调节免疫功能促进病毒清除,适用于特定优势人群,可能出现发热等不良反应。
3、肝功能保护水飞蓟宾、双环醇等护肝药物可改善肝脏炎症,降低转氨酶水平,为抗病毒治疗创造条件,但无法直接清除病毒。
4、定期监测每3-6个月需复查乙肝两对半、病毒DNA、肝功能等指标,评估治疗效果并及时调整方案,避免自行停药导致病毒反弹。
治疗期间应严格戒酒,避免熬夜和肝毒性药物,优质蛋白饮食有助于肝细胞修复,建议在感染科或肝病科医生指导下制定个体化方案。
与羊接触可能感染布鲁氏菌病、Q热、炭疽、羊痘等传染病,传播途径包括直接接触、呼吸道或消化道感染。
1、布鲁氏菌病由布鲁氏菌引起,接触病羊分泌物或食用未灭菌乳制品可感染,表现为长期发热、关节痛,需使用多西环素联合利福平治疗。
2、Q热贝纳柯克斯体通过羊粪尿粉尘传播,症状类似流感但可能引发心内膜炎,可服用四环素类抗生素如多西环素控制感染。
3、炭疽接触炭疽杆菌污染的皮毛或土壤导致皮肤炭疽,特征为无痛焦痂,需早期静脉注射青霉素G或环丙沙星等抗生素治疗。
4、羊痘羊痘病毒感染引起皮肤脓疱,罕见人际传播但免疫低下者需隔离,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重症可用西多福韦抗病毒。
接触羊群后出现发热皮疹应及时就医,农牧从业者应穿戴防护装备并定期给牲畜接种疫苗,生鲜羊奶须煮沸后饮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