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科 > 神经内科

心脑血管疾病预防

| 1人回答 | 69次阅读

问题描述:
心脑血管疾病预防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廖张元
廖张元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主任医师

心脑血管疾病预防可通过控制血压、调节血脂、健康饮食、规律运动等方式实现。主要风险因素包括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等。

1、控制血压

定期监测血压,高血压患者需遵医嘱服用降压药物如氨氯地平、缬沙坦、氢氯噻嗪,减少钠盐摄入有助于血压控制。

2、调节血脂

保持低脂饮食,高血脂患者可使用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非诺贝特等降脂药物,限制饱和脂肪酸摄入。

3、健康饮食

增加蔬菜水果和全谷物摄入,减少加工食品和反式脂肪酸,适量食用深海鱼类有助于补充欧米伽3脂肪酸。

4、规律运动

每周进行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骑自行车等,每次持续30分钟以上,可改善心血管功能。

保持健康体重,避免吸烟和过量饮酒,定期体检有助于早期发现心脑血管疾病风险因素,40岁以上人群建议每年进行心血管健康评估。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婴儿脑瘫表现有哪些常见

婴儿脑瘫的常见表现主要有运动发育迟缓、肌张力异常、姿势异常、反射异常。症状按早期表现到终末期发展排列,需结合临床评估确诊。

1、运动发育迟缓

表现为抬头、翻身、坐立等里程碑动作明显落后同龄婴儿,可能伴随主动运动减少。需通过康复训练改善神经可塑性。

2、肌张力异常

常见肌张力增高导致肢体僵硬,或肌张力低下引发松软无力。可能与脑白质损伤有关,需物理治疗结合药物缓解痉挛。

3、姿势异常

出现角弓反张、剪刀步等特征性体位,多因大脑运动皮层受损导致。需使用矫形器辅助并开展姿势管理训练。

4、反射异常

原始反射持续存在或减弱,如握持反射亢进。提示中枢神经系统发育障碍,需神经发育疗法干预。

家长发现异常应及时至儿科或神经康复科就诊,早期干预可显著改善预后。孕期保健和新生儿护理有助于降低发病风险。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