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外科 > 心胸外科

心脑血管夹层是怎么回事

| 1人回答 | 50次阅读

问题描述:
心脑血管夹层是怎么回事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魏以桢
魏以桢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副主任医师

心脑血管夹层可能由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外伤、遗传性血管病变、医源性损伤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药物控制、介入手术、开放手术、生活方式调整、定期随访等方式治疗。

1、高血压

长期未控制的高血压会导致血管壁承受异常压力,可能引发血管内膜撕裂形成夹层。患者可能出现突发剧烈胸痛或背痛,疼痛呈撕裂样并向颈部或腰部放射。治疗需紧急降压,常用药物包括硝苯地平控释片、缬沙坦胶囊等,同时需限制活动以减少血管剪切力。

2、动脉粥样硬化

血管壁脂质沉积导致弹性减退,斑块破裂可能诱发夹层。典型症状包括肢体脉搏不对称、缺血性疼痛或神经功能障碍。治疗需稳定斑块,可遵医嘱使用阿托伐他汀钙片、阿司匹林肠溶片,严重时需通过支架植入术修复血管。

3、外伤

交通事故或坠落伤等外力作用可直接损伤血管壁结构。患者可能出现创伤部位肿胀、淤血伴远端脉搏减弱。急性期需通过覆膜支架隔绝破口,或行人工血管置换术,术后需预防性使用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预防血栓。

4、遗传性血管病变

马凡综合征等结缔组织疾病会使血管中层发育异常。特征性表现为年轻患者出现自发性夹层,可能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治疗需长期使用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缓释片,定期影像学监测血管直径变化。

5、医源性损伤

导管介入或心脏手术操作可能意外损伤血管内膜。表现为术中或术后突发血压波动、造影剂外渗。轻微夹层可通过保守观察恢复,严重者需立即行腔内修复术,术后使用盐酸地尔硫卓片控制血管痉挛。

心脑血管夹层患者需严格监测血压,避免提重物、剧烈咳嗽等增加胸腔压力的动作。饮食应低盐低脂,每日钠摄入不超过5克,适量补充维生素C和维生素E。建议每周进行3-5次有氧运动如散步或游泳,每次不超过30分钟。戒烟并限制酒精摄入,定期复查血管超声或CT血管造影评估病情进展。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什么样的人易得气胸

气胸是指气体进入胸膜腔,导致肺组织部分或完全塌陷的一种疾病。气胸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生理性因素和病理性因素。以下五类人群更容易发生气胸。 1、体型瘦高:体型瘦高的男性青少年或年轻成年人是气胸的高发人群。这类人群的胸廓较长,肺尖部组织相对薄弱,容易在剧烈运动或外力作用下发生破裂,导致气胸。日常生活中应避免剧烈运动,注意保护胸部。 2、吸烟者:长期吸烟会损伤肺部组织,增加肺泡壁的脆弱性,导致肺大疱的形成。肺大疱破裂是气胸的常见原因之一。戒烟是预防气胸的重要措施,同时应避免二手烟暴露。 3、慢性肺病患者: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病、肺纤维化、肺结核等慢性肺部疾病的人群,肺部组织结构发生改变,容易形成肺大疱或肺组织损伤,增加气胸的风险。这类人群应定期进行肺部检查,及时治疗原发病。 4、胸部外伤者:胸部受到外力撞击、穿刺伤或手术创伤后,可能导致肺组织破裂,引发气胸。从事高风险职业或运动的人群应做好胸部防护,避免外伤。 5、家族遗传史:气胸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家族中有气胸病史的人群,肺部组织结构可能存在先天缺陷,更容易发生气胸。这类人群应定期进行肺部影像学检查,及时发现潜在问题。 预防气胸,日常生活中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吸烟和二手烟暴露,注意保护胸部,避免剧烈运动和外伤。对于有慢性肺部疾病或家族遗传史的人群,应定期进行肺部检查,及时治疗原发病。饮食上应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和蛋白质的食物,如柑橘类水果、鸡蛋、鱼类等,增强肺部组织的修复能力。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游泳等,有助于提高肺功能,减少气胸的发生风险。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