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82次阅读
小细胞肺癌化疗后发热可通过物理降温、药物降温、调整环境温度、补充水分等方式处理。发热可能与感染、药物反应、肿瘤热、骨髓抑制等因素有关。
1、物理降温使用温水擦拭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走行部位,或额头放置冰袋,体温超过38.5摄氏度时建议配合药物降温。
2、药物降温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塞来昔布等退热药物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需注意骨髓抑制患者避免使用吲哚美辛等影响血小板功能的药物。
3、环境调整保持室温22-24摄氏度,湿度50%-60%,减少被褥覆盖,穿着透气棉质衣物帮助散热。
4、补液支持每日饮水不少于2000毫升,可适量补充电解质饮料,发热伴随大量出汗时需监测血压变化。
化疗后发热持续超过24小时或体温超过39摄氏度需立即就医,日常应记录体温变化曲线,避免擅自使用抗生素或激素类药物。
胃癌检查主要包括胃镜检查、影像学检查、病理活检、肿瘤标志物检测四个方面。
1、胃镜检查胃镜可直接观察胃黏膜病变,是胃癌诊断的金标准。检查时可同时进行组织活检,帮助明确病变性质。
2、影像学检查包括CT、超声内镜等,可评估肿瘤浸润深度、周围淋巴结转移及远处器官转移情况,为分期提供依据。
3、病理活检通过胃镜取得可疑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可确诊胃癌类型及分化程度,对治疗方案选择具有决定性意义。
4、肿瘤标志物CEA、CA19-9等血清标志物检测可作为辅助诊断指标,但特异性较低,需结合其他检查结果综合判断。
建议40岁以上高危人群定期进行胃镜检查,日常生活中注意饮食规律,避免高盐腌制食品,出现持续上腹不适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