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36次阅读
夏季预防热伤风可通过避免冷热刺激、保持环境通风、科学补水、增强免疫力等方式实现。热伤风通常由温差过大、免疫力下降、病毒入侵、环境闷热等因素引起。
1、避免冷热刺激骤冷骤热易导致鼻黏膜防御功能下降,建议空调温度不低于26℃,从户外进入室内时擦干汗水,避免直接吹冷风。
2、保持环境通风密闭空间易滋生病毒细菌,每日开窗通风2-3次,使用空调时配合风扇促进空气循环,避免长时间滞留人群密集场所。
3、科学补水出汗过多会导致电解质紊乱,每小时补充100-200毫升温水,可适量饮用含钾钠的淡盐水或椰子水,避免一次性大量饮用冰水。
4、增强免疫力保证每日7-8小时睡眠,适当补充维生素C含量高的柑橘类水果,每周进行3-4次快走或游泳等中等强度运动。
出现持续发热、脓涕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日常可适量食用绿豆、苦瓜、薄荷等清热食物,避免过度劳累诱发疾病。
小儿突然高烧可能由病毒感染、细菌感染、疫苗接种反应、中暑等原因引起,家长需及时监测体温并观察伴随症状。
1、病毒感染:常见于流感、幼儿急疹等,表现为突发高热伴咳嗽流涕,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混悬液、对乙酰氨基酚滴剂、小儿豉翘清热颗粒退热,家长需保持患儿水分摄入。
2、细菌感染:如急性扁桃体炎、尿路感染等,多伴随局部红肿或排尿异常,需血常规确诊后使用阿莫西林颗粒、头孢克洛干混悬剂、阿奇霉素干混悬剂,家长需记录发热规律。
3、疫苗接种:百白破、麻腮风等疫苗后24小时内可能出现低热,通常1-2天自愈,可用退热贴物理降温,家长无须过度用药但需警惕持续高热。
4、中暑脱水:高温环境下大量出汗导致体温调节失衡,需立即移至阴凉处补充口服补液盐,严重时需静脉补液治疗。
建议家长避免过度包裹患儿,发热期间给予米汤、苹果泥等易消化食物,体温超过38.5℃或伴随抽搐、嗜睡等症状时须急诊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