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35次阅读
胸腔CT能检查肺部、纵隔、胸膜、心脏及大血管等结构异常,主要用于筛查肺炎、肺结核、肺癌、气胸、胸腔积液等疾病。
胸腔CT可清晰显示肺部炎症、结核病灶、肿瘤等病变。肺炎表现为斑片状高密度影,肺结核可见钙化灶或空洞,肺癌多呈现结节或肿块影伴分叶征。对于早期肺癌筛查,低剂量CT比X线更敏感。检查时需配合呼吸指令,避免运动伪影干扰图像质量。
纵隔内淋巴结肿大、胸腺瘤、神经源性肿瘤等均能通过CT检出。增强扫描可区分血管性与非血管性病变,如主动脉夹层表现为血管内膜撕裂形成的双腔征。扫描前需确认患者无碘对比剂过敏史,肾功能不全者慎用增强检查。
胸腔积液、胸膜增厚、胸膜间皮瘤等病变在CT上具有特征性表现。少量积液呈新月形低密度影,包裹性积液可见分隔。恶性肿瘤胸膜转移常伴结节状突起。检查时仰卧位与俯卧位对比有助于鉴别游离性积液。
心脏CT能评估冠状动脉钙化积分、先天性心脏病、心包积液等。主动脉瘤表现为局部管径扩张超过正常值50%,需测量瘤体直径及范围。扫描需控制心率,通常要求稳定在70次/分以下以获得清晰图像。
CT可发现X线难以显示的肋骨骨折、胸椎压缩性骨折等骨性结构损伤。三维重建技术能立体呈现骨折线走向与移位程度。对于骨质疏松患者,CT还可定量测量骨密度,但辐射剂量高于专用骨密度仪。
进行胸腔CT检查前应去除金属物品,孕妇需谨慎评估必要性。检查后建议多饮水促进对比剂排泄,若出现皮疹、呼吸困难等过敏反应需立即就医。长期吸烟、有家族肿瘤史或持续咳嗽咯血者,应定期进行低剂量CT筛查。检查结果需结合临床症状及其他检验综合判断,必要时进行病理活检确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