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88次阅读
打破伤风针后发烧可能由疫苗反应、感染、过敏反应或偶合疾病等原因引起,可通过物理降温、药物干预、观察护理及就医评估等方式处理。
破伤风疫苗作为异体蛋白可能引发免疫应答,表现为低热(通常低于38.5℃),可采取多饮水、温水擦浴等物理降温措施,若持续发热可遵医嘱使用对乙酰氨基酚片、布洛芬混悬液或洛索洛芬钠片。
注射部位消毒不彻底可能引发局部感染,伴随红肿热痛及发热症状,需进行血常规检查确认,治疗可选用阿莫西林胶囊、头孢克肟分散片或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液,同时配合伤口消毒处理。
疫苗辅料如氢氧化铝佐剂可能导致变态反应,出现发热伴皮疹或呼吸困难,需立即停用疫苗并急诊处理,可选用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盐酸肾上腺素注射液或氯雷他定片进行抗过敏治疗。
接种期间恰逢呼吸道感染等疾病发作,表现为高热与咳嗽等症状,需通过病原学检测鉴别,治疗需针对原发病使用奥司他韦胶囊、阿奇霉素干混悬剂或连花清瘟胶囊等药物。
建议接种后24小时内避免剧烈运动,监测体温变化,若发热超过48小时或体温超过39℃应及时至感染科或急诊科就诊,期间保持清淡饮食并适量补充维生素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