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骨科

脚踝疼痛是怎么回事

| 1人回答 | 69次阅读

问题描述:
脚踝疼痛是怎么回事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周常青
周常青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副主任医师
脚踝疼痛,可能与扭伤、韧带拉伤、痛风等因素有关。1.可能因日常生活中运动不当导致脚踝扭伤,从而出现疼痛、肿胀等现象。可以遵医嘱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治疗。2.韧带拉伤:可能因脚踝部长期剧烈运动导致韧带拉伤,出现脚踝疼痛、运动功能受限等现象。可去正规医院采用电疗等方式改善。3.痛风:可能因长期摄入高嘌呤食物导致痛风,会出现脚踝疼痛、关节僵硬、畸形等现象,同时伴随发热、心悸等情况。患者可遵医嘱口服秋水仙碱片进行治疗。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筋膜炎可以运动恢复吗

筋膜炎患者一般可以进行适度运动帮助恢复,但需避免高强度或重复性动作。筋膜炎是筋膜组织的无菌性炎症,运动干预需结合炎症程度和具体部位调整。

急性期筋膜炎患者应以休息为主,待疼痛缓解后可逐步尝试低冲击运动。游泳、瑜伽等水中运动或静态拉伸能减轻筋膜压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炎症物质代谢。运动时应遵循无痛原则,单次持续时间控制在15-20分钟,运动后配合热敷可增强效果。慢性筋膜炎患者适合采用离心训练,如足底筋膜炎可进行毛巾抓握训练,腰背筋膜炎可做猫式伸展,这些动作能逐步重建筋膜弹性。运动频率建议隔日进行,需持续8-12周才能显现效果。

涉及病变部位的爆发性运动可能加重损伤,如足底筋膜炎患者应避免跳跃、长跑,颈肩筋膜炎需减少投掷动作。运动后出现持续48小时以上的疼痛加剧或肿胀,提示可能存在筋膜微撕裂,这类情况应立即停止运动。特殊类型筋膜炎如坏死性筋膜炎属于感染性疾病,必须禁止任何形式的运动干预。

运动恢复期间建议穿戴具有缓冲功能的运动鞋或护具,运动前后进行10分钟筋膜放松。若保守治疗3个月未改善或出现夜间痛醒、关节活动受限等症状,需考虑体外冲击波等专业治疗。日常应避免久坐久站,每1小时变换体位,睡眠时可用枕头保持筋膜中立位。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