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妇产科

盆底肌治疗是什么

| 1人回答 | 40次阅读

问题描述:
盆底肌治疗是什么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李艳芳
李艳芳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主任医师

盆底肌治疗是针对盆底肌功能障碍的康复手段,主要包括盆底肌训练、生物反馈治疗、电刺激治疗、手术治疗等方法。

1、盆底肌训练

通过凯格尔运动等主动收缩训练增强盆底肌力量,适用于轻度压力性尿失禁或产后康复。

2、生物反馈治疗

借助仪器将肌肉收缩信号可视化,帮助患者掌握正确发力方式,改善盆底肌协调性。

3、电刺激治疗

通过低频电流刺激被动收缩盆底肌,适用于肌力严重不足或无法自主收缩的患者。

4、手术治疗

针对重度盆腔器官脱垂或保守治疗无效者,可采用骶骨固定术、阴道前后壁修补术等术式。

建议患者在医生评估后选择个体化治疗方案,配合日常避免重体力劳动及长期咳嗽等腹压增加行为。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人流后第一次来月经量很多怎么办

人工流产后首次月经量多可能由子宫内膜修复不全、激素水平波动、宫腔残留或感染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药物调理、超声检查、抗感染治疗及生活方式调整等方式干预。

1、子宫内膜修复不全

流产手术可能导致子宫内膜基底层损伤,修复期血管再生异常引发出血增多。建议遵医嘱使用戊酸雌二醇片促进内膜修复,配合茜芷胶囊改善出血,出血量大时可短期应用氨甲环酸片。

2、激素水平紊乱

妊娠终止后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未完全恢复,雌激素波动影响内膜脱落过程。临床常用短效避孕药如屈螺酮炔雌醇片调节周期,配合益母草颗粒促进子宫收缩。

3、妊娠组织残留

宫腔内残留绒毛组织可能干扰子宫收缩导致异常出血。经阴道超声确诊后,需根据残留物大小选择米非司酮片药物清宫或宫腔镜下清宫术,术后预防性使用头孢克肟分散片。

4、术后感染

宫腔操作增加细菌逆行感染风险,炎症反应可加重出血。出现发热、腹痛伴出血时需完善血常规检查,确诊后应用左氧氟沙星片联合甲硝唑片抗感染治疗。

术后1个月内避免剧烈运动及重体力劳动,保持会阴清洁,观察出血量变化,如持续大量出血或出现头晕乏力等贫血症状需及时返院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