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72次阅读
胃低分化腺癌可通过手术治疗、化学治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方式治疗。胃低分化腺癌通常由幽门螺杆菌感染、遗传因素、长期胃黏膜损伤、基因突变等原因引起。
1、手术治疗早期胃低分化腺癌可通过根治性胃切除术治疗,进展期患者可能需联合淋巴结清扫。手术方式包括远端胃切除术、全胃切除术等,具体需根据肿瘤位置及分期决定。
2、化学治疗术后辅助化疗可降低复发概率,常用方案含奥沙利铂、卡培他滨、替吉奥等药物。晚期患者可采用FOLFOX或SOX方案进行姑息性化疗。
3、靶向治疗针对HER2阳性患者可使用曲妥珠单抗联合化疗。抗血管生成药物如阿帕替尼可用于三线治疗,需通过基因检测指导用药。
4、免疫治疗PD-1抑制剂帕博利珠单抗适用于微卫星高度不稳定型患者。免疫联合化疗方案正在临床试验中验证疗效。
治疗期间需保证高蛋白饮食,适量补充维生素及矿物质,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定期复查胃镜及影像学评估疗效。
小孩肝血管瘤可通过定期随访、药物治疗、介入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干预。肝血管瘤多为先天性血管发育异常,通常由胚胎期血管形成障碍、激素水平变化、局部血流动力学改变、遗传因素等原因引起。
1、定期随访体积较小的无症状血管瘤建议每6-12个月复查超声,监测瘤体变化。家长需记录孩子腹部触诊情况,发现包块增大或腹痛及时就医。
2、药物治疗快速增长的血管瘤可遵医嘱使用普萘洛尔、泼尼松、干扰素α等药物。普萘洛尔可能引起低血糖,家长需监测患儿进食情况及血糖水平。
3、介入治疗对于血供丰富的血管瘤可采用肝动脉栓塞术,通过导管注入栓塞剂阻断供血。治疗前家长需配合完成凝血功能、增强CT等术前评估。
4、手术治疗瘤体超过5厘米或压迫周围器官时需行肝部分切除术,手术风险与病灶位置相关。术后家长要关注切口愈合情况,避免剧烈运动导致出血。
日常避免腹部撞击,保证优质蛋白饮食促进肝细胞修复,定期复查肝功能。出现皮肤黄染、腹胀等症状需立即就诊。